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智慧农批”为市场流通体系注入新动能

2020-11-30 10:44:00

 

来源:农民日报

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由8家来自全国各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农批市场)及农业生产合作社、品牌农产品企业组成的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展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11月28日,记者看到,展区的电子大屏幕不停地播出中国农批市场建设历程的宣传片,展台上摆着农批市场商户的“拳头”农产品,还有介绍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应用内容的展板。同时,现场搭建了网络直播间,由“央视主持人+网红和参展主体”进行现场直播。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批市场已达到4500多家,年交易额约5万亿元,年交易量达10亿吨,70%以上的农产品经过农批市场流通,农批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但随着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线上农产品零售交易发展较快,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如何看待农批市场在市场流通体系中的新定位?在“智慧农批”建设方面有何创新举措?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先导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对于优化农产品大流通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保障城市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压舱石的作用不可替代,农批市场流通主渠道作用不可动摇。”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根据农业农村部总体部署,组织北京新发地、河南商丘、江苏凌家塘、深圳农批等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海南、广西、湖北等重点农产品滞销地区开展精准对接合作。根据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统计,疫情期间农批市场累计采购数量469.69万吨,采购金额252.88亿元,基本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董事长乔彬认为,此举更加凸显了农批市场在保民生、保供应、稳物价、稳民心和缓解农产品卖难、稳定产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公益功能。

“生鲜电商、商超集采、社区团购等新兴业态如火如荼,但新兴业态缺乏供应链支持,这恰恰是农批市场所具备的天然优势。新兴业态比拼的是营销模式,引导商流,农批市场提供的是资金流、物流。组织产品、加工分拣、物流配送,这都不是新兴业态擅长的,所以和农批市场合作是首选。”湖南长沙红星大市场副总经理周健称,未来的农批市场不仅是采用以提供物业服务为盈利模式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一环,应该构建一个载体,打造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让农批市场成为供应链体系中的协同者、优化者、服务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和生鲜消费渠道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参展的重庆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重庆最大的综合性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卫永生认为,后疫情时代要推进“智慧农批”建设,不断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快市场提档升级和创新发展。目前,双福农批市场建成了市场交易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对进场农产品的产地信息采集、农残快检及公示、信息快速展示发布等市场主要功能;开发完善了市场仓位管理“仓配系统”、同程e配平台和质量溯源体系。

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方介绍,凌家塘市场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产业新格局为契机,建立凌家塘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人、车、货、资、事、物六要素有机融合、智慧管控。通过各类数据智能分析、智慧推送,促进产、运、销融合发展,打造智慧网上“凌家塘”。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特征,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体现。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暴露出基础设施陈旧、农批市场法律法规缺失、功能定位不清等问题。

张玉香称,“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强化数字化变革和智慧化经营。一是推动农批市场数字化平台建设。启动建设一批数字化指挥调度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和市场运行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批发市场现代流通体系功能。二是支持农批市场大力发展电商,拓展销售渠道。与线下紧密结合、互动融合发展,促进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统一。三是促进产销精准对接和品牌建设。加快新型流通方式和优质优价等市场机制构建,更好发挥市场导向,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产销精准对接,推动提升农业品牌建设水平,以品牌引领带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四是加大推动冷链、物流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制度建设。五是培育农产品供应链的“新业态”和“新主体”,为市场流通体系注入新动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