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钢铁进出口关税调整带来四大利好

2021-05-06 09:44:00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我国钢铁行业进出口政策出现重要变动,传递了怎样的信号,对行业影响几何?4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的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同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调整部分钢铁产品关税。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内市场需求有增长、资源和环境有约束、绿色发展有要求的新形势,钢铁进出口政策调整凸显国家政策导向。本次取消出口退税共涉及146个钢铁产品税号,保留23个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税号。行业协会和有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时认为,进出口政策调整有利于促进钢铁业高质量发展。

进出口新政给钢铁业带来四大利好

“我国钢铁行业一直以满足内需和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保持一定的钢铁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调整了部分钢铁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作为抑制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控产能、减产量的政策组合,是国家经过全局平衡后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本次进出口新政调整了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铬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了硅铁、铬铁、高纯生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25%出口税率、20%出口暂定税率、15%出口暂定税率。

以2020年我国全年出口钢材5367.7万吨为例,调整前,出口量的约95%(5111万吨)采用13%出口退税率;调整后,保留出口退税的约占25%(1358万吨),其余70%(3753万吨)取消出口退税。

上述负责人表示,进出口新政可以给钢铁行业带来四大利好。

一是有利于增加进口铁素资源。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硅铁、铬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有利于降低初级产品的进口成本。预计后续这些产品进口量将有所增加,有助于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

二是有利于改善国内钢铁供需关系。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一般钢铁产品多达146个,2020年出口量3753万吨,将促进这些产品出口转回国内市场,增加国内供给,有助于改善国内钢材供需关系。

三是有利于树立我国钢铁产品高质量的国际品牌形象。长期以来,我国钢材产品出口结构中,一般产品占比较高,此次取消一般产品出口退税,保留电工钢、汽车和家电用钢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钢材产品出口退税,有利于我国高端产品继续参与国际竞争,为世界提供优良的高端产品,树立我国钢铁产品高质量的国际品牌形象。

四是有利于压减粗钢产量和降能减排。钢铁进出口政策调整是压减粗钢产量和保证有效供给的重要补充,有助于促进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碳排放量,更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新政推动下钢铁进出口格局有望扭转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的王国清时表示,碳达峰背景下,增进口、降出口成为钢铁业必然调控方向。在王国清看来,除了发展低碳冶金技术,控产量是行业实现低碳减排的最直接的方式。

从钢材需求来看,2021年中国钢材需求继续增长。出于对中国各项经济刺激措施及建筑业和机械业的强劲表现,世界钢协预计中国的钢铁需求将在2021年增长3.0%。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0.48亿吨,同比增长11%,则2021年中国钢铁需求增量在3000万吨以上。

王国清表示,要实现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在产降需增下供需缺口显而易见。因此只能通过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的方式来弥补控产背景下国内资源不足导致的供需缺口。初级产品进出口关税调整,有助于提升国内资源保障,随着出口退税取消,资源回归有望缓解国内供需紧张局面,有助于稳定钢价。

2021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进出口均保持同比增长态势。1-3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768.2万吨,同比增长23.8%;累计进口钢材371.8万吨,同比增长17.0%;累计进口钢坯量234.55万吨,同比增长35.26%。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在海外需求明显增长下,今年一季度中国净出口粗钢量已占去年全年的73%。

“通过钢铁关税调整及出口退税取消,将有利于降低相关钢铁产品的进口成本,扩大钢铁资源进口,另外缩减相关产品出口,有助于我国钢铁进出口格局转变,粗钢净出口增长步伐放缓,长远来看或扭转为净进口局面,增加国内资源供应,支持国内压减粗钢产量,引导钢铁行业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王国清说。

钢协负责人也表示,钢铁行业要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国内需求上,充分发挥进出口的补充和调剂作用,适应钢铁从净出口向进出口平衡和向净进口转变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全行业更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力做好压减粗钢产量工作,促进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和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