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六一缩影:微澜图书馆让打工子弟在书中“自由飞翔”

时间:2021-06-01 11:27:18 来源:中国网财经

书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又是一年“六一”到,我们想分享一个与读书有关的故事。一群来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因为一所小小的图书馆,获得了很多快乐,也见到了更大的世界。

故事要从一个月前讲起。那是一个阳光融融的午后,北京海淀行知实验学校的微澜图书馆开馆了。

孩子们蜂拥着跑过来,借书、还书、看书,不到20平方米的图书馆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们从中借到了很多喜欢的书,用来填补那些或孤独或枯燥的课外时光。

 

 (课间蹲在地上看书的孩子)

每个周二和周五的午后,是微澜图书馆开馆的时间,也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日子。来自好未来行政和财务的志愿者轮流负责图书借阅的事情,已经坚持了三年。

三年来,这所简陋的图书馆陪伴着数百位孩子成长,他们有的升到四年级,有的升到五年级,有的升到六年级,还有不少孩子回老家上学了……但读书带来的影响依然伴随着他们。与微澜图书馆有关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着。

“让自己强大起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如果回到两年前,很难想象宇辰会宅在家里看上一整天书。

这个胖乎乎的男孩,天性好动,没事的时候总喜欢跟朋友们出去疯玩。妈妈买来的课外书,他压根儿不看一眼。但是,随着微澜图书馆开馆,情况悄悄发生了变化。

那是2019年1月,宇辰还在上小学三年级。一天中午,老师告诉他们学校图书馆开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赶紧冲过去借书。宇辰也跟着跑过去,随手拿起一本冒险小说读起来,边读边跟同学们一起讨论,这让他感到很欢乐。

 

 (图书馆里正在相互交流的孩子们)

以后,每当图书馆开放时,宇辰就跑过去跟同学们一起读书。他喜欢冒险和科幻类书,经常想象一些战争与和平的场面。渐渐地,他喜欢上读书,一周会读上两三本,除了图书馆的书,妈妈买的课外书他也全部读完了。

有时放学后,他会在妈妈工作的超市里边等妈妈边看书。看的书多了,他懂的东西更多,总结能力也比之前好,而且不那么孤单了。

宇辰的妈妈是一家超市的助理,爸爸是一名汽车修理工,父母工作很忙,很少陪伴他。这个表面上大大咧咧的男孩,很眷念父母。

一想到今年秋天他就要回安徽老家读书,向来活泼的宇辰流露出少有的低落——他不想跟父母分离,但这也是打工子弟普遍面临的问题。或早或晚,他们都要离开。相比城市孩子,他们更早地学会了离别。

好在还有书,书中有很多精彩的人物和故事。想起这些,宇辰不那么沮丧了,与父母分开的日子似乎也没那么难熬。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书读下去,“让自己强大起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在书中体会“自由飞翔的感觉”

晓波是海淀行知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今年10岁。他个子不高,长了一张朴实憨厚的脸,总是带着微笑,但眼睛里不时会透出淡淡的忧伤。

三年前,晓波的父母离婚了。妈妈带着他和姐姐从河南老家一路奔波来到北京。妈妈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姐姐在餐厅做服务员,母女俩整天早出晚归,经常忙到凌晨才回家。每天晚上,晓波只能靠方便面或者速冻水饺当晚餐,吃完饭没事干,他便对着空荡荡的出租屋发呆。

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太久。很快,晓波找到了一位“新朋友”——学校的微澜图书馆。在那里,晓波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书,从历史、地理、文学到武侠、冒险、科幻,犹如挖掘到了一座“宝库”,令他兴奋不已。读书,开始填补他日复一日的孤独时光。

最近,晓波在读一套益智丛书《冒险大世界》,每次跟人聊起来都眉飞色舞的:“这套书可有意思了,书中间有一幅画,在这幅画旁边藏着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你要做的就是在画里面找到它们,然后用笔把它们连起来……”

他喜欢趴在书上勾勾画画,沉浸在《冒险大世界》中,仿佛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做回孩子。而在现实世界中,他常常扮演着一位“懂事小大人”的角色。

晓波住的地方离学校有一段距离,他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学校。妈妈为他充值了公交卡,但他舍不得用。来北京三年,他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一年四季穿着一件藏青色卫衣……

小小年纪的晓波早早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读书对他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寄托,在书里他会体验到一种“自由飞翔的感觉”。

晓波喜欢读书,也喜欢每周来图书馆帮忙的哥哥姐姐们,有时借完书,他会用妈妈给的零花钱,买几颗棒棒糖送给他们,然后不好意思地跑开了。

 

 (晓波送给志愿者老师的棒棒糖)

在历史书里孕育梦想

文浩是一个略显腼腆的男孩,瘦小的个子,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很斯文。跟很多男孩喜欢战争、冒险、科幻类图书不同,他喜欢读历史书。

记得第一次来到微澜图书馆时,他兴奋地把书架上每排书都扫视一遍,当看到《岳飞传》《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时,他爱不释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把图书馆里的历史书翻了个遍。

(承载孩子们美好期待的微澜图书馆)

小小图书馆,成了文浩的大世界。这是他在河南老家未曾体验过的。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跑到北京打工,他跟着奶奶在老家生活,看的第一本书是奶奶托人买的作文书,他来来回回看了一年。小学三年级那年,他跟父母来到北京,在海淀行知实验学校念书。

文浩记得他刚来不久,学校微澜图书馆就开了。他每周会过去借书,然后“猫”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读起来。这是他非常享受的时刻。节假日朋友找他出去玩,一想到要读书,他就不去了。

读的历史书多了,他的思想也变得深刻起来,他喜欢思考很多问题,比如《孙子兵法》中的谋略,《史记》中的智慧,在写作文时也会输出自己的独到看法,让老师很惊讶。

文浩也有了很多历史偶像——杨文广、杨再兴、岳飞、岳云、王贵……他崇拜这些有家国情怀的人物,也在默默向他们看齐。虽然只有12岁,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梦想——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他觉得自己还要“很努力很努力”才可以。

在经典中感受世界

微澜图书馆每次开馆,都是一派闹哄哄的景象。在一片喧闹中,有一个安静的身影,她默默在书架上找书,目光犀利,一旦发现目标便立刻“拿下”。

这个女孩名叫刘伶,自幼喜爱阅读,今年刚上五年级,但是看过的书已经堆满了家里的四个书架,从年幼时翻阅的绘本、童话到现在品读的名著,林林总总。

刘伶的父母在北京打拼多年,爸爸经营着一家水果店,妈妈在打理一间杂货铺,家里日子过得不错,父母都很支持她看书。

刘伶一度对自己的阅读积累很满意,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博览群书”。但是,当她第一次踏入微澜图书馆时,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没读过的书,从此她成了图书馆的常客。

 

 (志愿者老师正在帮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借书)

起初,刘伶喜欢借《窗边的小豆豆》之类的书;后来慢慢转向散文、小说,她最近在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她觉得“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去萧红的童年里走了一趟。”

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这两本书她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每次读的时候,她都仿佛徜徉在宏阔的文化长河中,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读的书越多,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每次都是用一本新书去填补上一本书不明白的空隙,然后又有更多不明白的东西蹦出来……”长期沉浸在阅读中,让刘伶拥有一种超出同龄人的感悟力和框架感,对于什么时候要读什么书,她的脑海中会闪现出一幅图景,层层叠叠,相互关联。

现在,读书已经成为刘伶生活中的一部分,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一生与书籍为伴。

 

 (孩子们写给志愿者老师们的卡片)

今年是微澜图书馆开馆的第三个年头,它所带来变化也在这所打工子弟学校悄然发生着:如今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会讲故事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阅读犹如一束微光,点亮了这些远离故乡的孩子,也点燃了好未来的志愿者。他们相信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由于他们的坚持,这间小小的图书馆成为很多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它或许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一些孩子的人生。

【志愿者心声】

好未来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郭利敏:

每次去微澜图书馆值班,看着这些打工子弟学生,我就常常想到自己的经历。我们这代人,很多人缺乏兴趣爱好,也很少有什么特长,不是我们不想拥有这些东西,只是成长环境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有限。记得我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连个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

有时候,我觉得虽然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海淀行知实验学校和北京市区很多学校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微澜图书馆的存在或多或少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东西。

记得之前有个小女孩,拿着一张手写的纸条来问我能不能用它借书,她说自己没有借书卡,老师让她写张纸条带过来。我当时心里很难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感觉到我们做的事情真的很有意义——我们的点滴付出其实能满足孩子们了解更大世界的渴望,说不定真的会有孩子因为在这里多看了一些书,人生因此大不同呢?

好未来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刘盛红:

第一次去海淀行知实验学校的时候,我很惊讶——想不到在北京四环外,居然有一所这么简陋的小学。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可能因为我们站在第三视角,所以会看到城市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之间的种种差距,其实孩子们对这种差距并没有太强的感知。他们跟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是天真浪漫的孩子而已。

这里的孩子们对微澜图书馆很感兴趣,他们都非常积极向上。我一直觉得这个图书馆意义挺大的,因为它能让这些孩子们通过阅读,无差别地接触更精彩的世界。希望以后我们有机会把图书馆再升级一下,比如在图书之外带去一些影像资料,让孩子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元。

好未来集团行政部朱思慧:

很荣幸能够参与微澜图书馆项目,转眼已经三年了。每次打开图书馆的门,孩子们就会蜂拥而至。他们的热情不断感染着我,让我每次前往都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从在图书馆第一次“开荒”到每周轮流值班,期间更换了几届小朋友,我们可以说是看着他们长大的。很开心看着他们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从绘本、漫画到小说、科普书籍,知识越来越广博。孩子们很珍惜阅读时光,他们会默默躲在图书馆的角落里阅读,也会坐在校园的石阶上看书,甚至因为看书舍弃了追逐打闹……

回想当初,我们一群人每周末去图书馆“开荒”,把一堆堆杂乱的图书分类码放,一一录入系统,让小小图书馆焕然一新,也让很多孩子爱上了读书。这是我们一路坚持下来的动力,希望未来能帮助更多孩子。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晓波、宇辰、文浩、刘伶均为化名)

(以上图片为好未来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