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血液智慧管理将逐渐成为趋势

时间:2021-07-29 19:04:43 来源:经济参考报

7月2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数量一半左右,其中大部分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全世界约有20亿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每年有50至7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众所周知,血液传播是乙型肝炎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

近日,调研了解到,为了从源头端切断血液等生物制品的危害性传播以及更有效管控生物安全,今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科学高效的血液采集、运输、储存成为生物安全领域以及疾病防治领域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对血液进行安全管控,越来越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新技术下的智慧化血液管理

近日,有专家表示,提高乙肝治疗可及性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要加大对乙肝病毒传播的宣传,由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等媒介传播,也要特别注意血液的采集和使用。

血液及其制品作为非常重要的医疗资源,每年在全球能够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同时还能支持复杂的医疗和手术程序,“输血能救命”已经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因此血液的安全性更成为治病救命的关键所在。

在血液的管理和利用领域,传统的基于条形码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存在人工操作多、工作量大的固有弱点,易造成人为操作失误、样本质量受损、信息溯源困难等问题,甚至发生样本错漏、丢失等重大生物安全事故。

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的人工扫码查找不同,现在国内有一批企业正在通过精细化程度高、技术自主可控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创新解决方案来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智能化升级,排除生物安全隐患。

智慧化血液管理的难点

“传统的物联网技术主要运用在恒温恒湿的情况下,血液在运输和储存等场景中存在强烈的温度变化和复杂性。”宏诚创新科技公司董事长田川说,“血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资源,不能受到任何的侵蚀和腐化,这就为血液的全链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田川表示,首先,血袋通常是存储在超低温的环境下,在速冻或者低温下存储,对材料工艺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冷热的变化极易导致热胀冷缩,从而导致芯片或者电路的脱落。其次,血液等一些生物资源的管理,它要求的指标非常高。例如材料本身对袋子或里面的血液会不会产生污损,会不会产生渗透,是否会对细胞等微生物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以及数据获取是否准确等。

另外,血袋在管理中涉及的环节和流程相对比较复杂,而且交接过程中要求的条件也比较高。血液是直接用到人身体上的,所有的环节必须是有据可查的。交接的过程中时间要尽可能短,而且交接过程中要保证低温存储,接触的人员过多,暴露的时间太长,都可能直接导致血液的污染。

“现在前沿的做法主要是解决在深低温环境下非接触式感测难题的基础上,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生物资源可信管理平台,实现血液等生物资源全流程智能化落地。”田川说。

血液智慧管理将逐渐成为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人工扫码查找血袋等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院的需要,智慧化的储血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田川表示,智慧化的输血管理体系,软、硬件条件完善,实施快,人力成本低,安全有效性强,可以在临床重点用血专科投放使用。能够将输血科的血液管理从“人找血”变成“血找人”,血袋完成了精准化定位,提升了用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与传统的血液管理模式相比,智慧化的血液管理优势更加明显。智慧化的血液管理能够实现血液制品进行全过程自动监控,实现血液出入库“无感”式信息获取,并对血液精准定位;定期进行血液盘点,及时保障库存,实现与数据的一致性。相较传统人工实物逐袋扫描盘点方式,工作效率提高几十倍。能够很好解决传统条形码管理方式中存在的血液质量安全问题,同时避免因为长时间接触冷冻制品对工作人员身体存在的潜在健康风险。

另外,智慧化的血液管理可实现全程冷链运输,实时监控运血箱温度和运输轨迹并将信息显示在各种终端设备上,若发生温度异常或路线偏差,系统将自动报警,确保问题可被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

智慧化血液管理的发展应该是场景化的深入发展。田川说,“企业深耕一个行业,必定在底层上有一些核心技术,但核心技术并不是永远不可被超越的。有了突破性的技术后,就需要在场景化应用上下功夫,经过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才能为用户带来更安全的产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