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四年借壳三次均失败 这家绑定华为的公司要上创业板了

时间:2021-09-10 17:26: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IPO日报

9月10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软通动力”)拟创业板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会,接受上市委的审核。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352.94万股(本次发行不涉及老股转让),本次发行后流通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本次IPO,公司拟募资35亿元,用于交付中心新建及扩建项目、行业数字化转型产品及解决方案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等项目。

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据悉,软通动力为国内知名IT外包服务商,主营业务为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数字化运营服务。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刘天文直接持有公司10060.21万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7.95%,系公司的控股股东。整体来看,刘天文通过直接及间接的方式合计控制公司33.66%的表决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018年-2020年(下称“报告期”),软通动力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1.39亿元、106.05亿元、129.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亿元、7.12亿元、12.59亿元。

可以看出,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持续上升,且2019年-2020年的净利润增幅分别达132.23%、76.77%。但如将时间线拉长,2017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0.16亿元。

IPO日报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曾从事智慧城市业务,但这一业务并未带来理想的收益。2017年,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和自身发展战略,将智慧城市业务分拆。自2018年起,公司不再与客户签署新的智慧城市业务合同,2020年已经没有智慧城市业务收入。

所谓外包业务,是指外包公司与客户公司签订合同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外包公司调遣或招聘相应人员在客户公司上岗,工作内容、项目管理工作等由客户承担,而薪资、人员管理工作等则由外包公司自己负责。

由于主要从事外包业务,人力成本一直是软通动力的成本及费用的大头。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及期间费用中的职工薪酬分别为64.23亿元、84.61亿元和104.5亿元,占主营业务成本及期间费用的比例分别为86.38%、87.97%、89.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此外,公司的员工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截至各报告期末,公司在册员工总数分别为53973人、60979人、75406人。

依赖大客户

IPO日报发现,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较为明显。

据悉,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中国银行等大型知名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名客户的合计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04%、68.55%、69.88%。其中,公司对华为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38%、55.45%、55.53%。

此外,公司还指出,本次募投项目中的交付中心新建及扩建项目实施后,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对华为的服务能力,可能导致公司对华为的销售收入进一步提升,使得客户集中程度有所提高,客户集中可能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可以看出,公司每年超过5成的收入来自华为,业绩表现与华为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公司还与华为、阿里巴巴等主要客户签署了含无条件解除合同条款的销售合同。虽然相关客户未出现未经与公司协商,无条件解除合同的情形,但若相关客户对公司业务需求量下降,要求与公司无条件解除合同,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对阿里巴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1252.48万元、48102.56万元、74539.59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4%、4.54%、5.73%,占比持续提高。且报告期内,阿里巴巴一直是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阿里巴巴还是公司的间接股东。

截至当前,云峰麒泰持有公司3.89%的股份,是公司的第七大股东。而云峰麒泰背后最大股东为阿里巴巴,截至今年4月30日的持股比例为34.18%。而云峰麒泰的普通合伙人上海云锋新创股权投资管理中心也有马云参股,持股比例为20%。

从股权结构来看,软通动力的股东阵容很是豪华。除了阿里巴巴控制的云锋麒泰,公司股东还包括春华秋实、达晨创投等多家明星机构,股东数量达到42家。

包括云锋麒泰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就是在2020年7月最后一轮股权转让中,坐上了软通动力的“末班车”。据悉,公司彼时的估值为105亿元,对应静态市盈率不到15倍。

如果公司上市成功、且达到目标募资额,软通动力的估值将达到350亿元,相较于去年7月时,公司估值猛增233.33%。

这意味着,上述突击入股的投资者将收获颇丰。

如以估值350亿元来计算,考虑稀释作用后,云锋麒泰将净赚7.49亿元。

三次借壳失败

需要指出的是,资本市场对软通动力或许并不陌生。

2010年12月,软通动力在纽交所上市,共融资1.41亿美元。然而上市未满三年,2013年软通动力便开始谋求私有化退市,并于2014年4月宣布达成了确定的私有化协议。2014年8月29日,软通动力宣布已完成了与NewiSoftStoneAcquisitionLimited的合并,从而实现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

2016年4月,美股退市的软通动力很快找到了新的上市方式——借壳回A。然而在借壳这条道路上,软通动力走得并不顺利,三次借壳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也就是2016年4月,软通动力拟借壳上市公司皖通科技登陆A股。

三个月后,皖通科技宣布终止重组,原因是近期政策变化的影响,公司与交易对方最终无法就重要交易条款达成一致。彼时,证监会发布重组新政,取消借壳计划中的配套募资,而当时的交易方案由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两部分构成。

第二次,即2017年10月,软通动力“卷土重来”,这次相中的壳是紫光学大,收购股份比例为100%。同时,紫光学大还拟以现金方式出售公司所持XuedaEducationGroup及北京学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瑞聚实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公司控制权或将发生变更。

然而三个月后,此次重组再次宣告破裂。紫光学大表示,标的公司需要进行内部整合,涉及的法律、审计及评估等尽职调查工作程序复杂、工作量大,预计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第三次,2019年4月,软通动力选择借壳祥龙电业还是落败,且祥龙电业从公布借壳事项到终止仅仅只有半个月时间,远远短于前两次的筹划时间。祥龙电业表示,标的公司各方股东与上市公司在有限的时间内未能就交易安排达成一致,不具备继续推进本次交易的条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