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抢搭”中欧班列

2015-01-17 11:01:00

 

来源:互联网

“抢搭”中欧班列

孙丽朝、武威

编者按/“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给沿途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纷纷希望搭上这班未来的发展“快车”。中欧班列作为中国与欧洲进行快捷货运的主要依托被沿途省市寄予厚望,谁成为了中欧货运的集散中心谁就可能掌握未来“新丝路”的商业脉搏。

“抢搭”中欧班列、争夺货源的战役已经在城市之间打响,而各方争夺的利器依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府补贴,现实的问题是胜出者或是准备参战者如何摆脱“有补贴兴、无补贴亡”的命运,货运的市场规律与政府思维之间如何融合?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货运“大一统”思维与地方政府谋求优先发展的战略还将面临新的博弈。

一线调查

政府补贴支持 中西部地区争夺丝路物流货源

在距离甘肃省武威市市中心50公里的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大院内,摆放着40多个装满各类货物的集装箱,这些集装箱在保税物流中心完成报关验关等流程后,将乘坐近期刚刚开通的中欧班列“天马号”前往欧洲。

甘肃不是第一个开通中欧班列的省份,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以铁路为基础,经中国中西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直达欧洲的亚欧大陆通道正变得逐渐拥挤起来,以政府补贴为依托的货源争夺战也愈发激烈。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9条运行中的中欧铁路班列,其中至少7条享受着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虽然通过补贴,各地成功地招揽了货源,但两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后补贴时代”如何留住货源?如何解决返程货源难题?

“拥挤”的丝绸之路

中国货物运往欧洲,传统的线路是:商品从上海、广州等出海口沿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西,抵达欧洲。从2011年10月重庆发出第一班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后,武汉、成都、郑州、广州、苏州等地开始纷纷效仿。

中国确定“一路一带”战略之后,从中国内陆到欧洲的铁路运输变得更加繁忙,原有的几条中欧班列不断加大通行密度,长沙、义乌、武威等地也先后开通从本地发车的新班列。

如今,中国由西向东,已经建成经满洲里、二连浩特和霍尔果斯出境,直达欧洲的三条国际大通道(中欧班列的三条线路)。中国的商品从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苏州等地出发,15天左右就可以运抵莫斯科、华沙、汉堡等城市,时间相当于海路运输的1/3。来自铁路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26日,国内各地开往欧洲的班列238列,较2013年增长166列,增长了231%。

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有货物集散地,如义乌;有区域中心城市,如成都;也有原本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如武威。据了解,上述城市无一例外都在谋求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武威市,近几年在甘肃各市进出口总值排名中一直较为靠后,2013年全市进出口总值只有2300多万美元,不及甘肃全省102.81亿美元进出口总值的“零头”。但在1000多年前的六朝时期,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也是“丝绸之路”的要隘。

“事实上,由于武威处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较早开通的郑新欧、渝新欧等班列都从武威经过,但不在此停留,这就很难带动武威的发展。经过多方协调,我们终于在2014年12月也开通了从武威出发的中欧班列‘天马号’,为武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天马号的运营方甘肃亚欧陆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亚欧陆桥”)市场主管黄新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天马号”的开通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该中心是甘肃省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具备口岸功能和政策优势。据介绍,武威市希望以开通中欧货运班列为契机,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更多进出口产品和加工贸易企业向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聚集,打造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平台和出口产品加工基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