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房价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2015-03-12 10:40:00

 

来源:互联网

房价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限购”大面积松动、“限贷”大幅度放宽、“限价”逐渐消失,此前加诸楼市的重重枷锁,正逐一松绑。中国房地产将正式进入“新常态”。不仅如此,面对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状况以及对2015年市场的预判,虽然不少开发商是不愿客观承认市场的悲观,但相当多的开发商已经表现出紧张的态度。

“2013年之前的十多年,虽然说楼市是政策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年年出,但其实我们并不害怕调控,因为知道大体方向在哪里,但是从2013年开始,中央对房地产调控提得少了,这让我们感到心里没底。”北京一家大型房企开发商担忧,尽管房地产应该由市场主导,但多年以来,政策变化对房企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一天忽然没政策了,我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走。”

楼市吸引力下降?

据中新网报道,据统计局昨日发布的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2015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922亿元,增长9.1%,回落0.1个百分点。

而从区域分布来看,仅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去年有所提高,中部、西部城市均继续回落,且回落幅度有扩大之势。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1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统计局历史数据显示,2013年年末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9.8%,到今年2月份,这一数值已下跌至10.4%,跌幅将近五成。

“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放缓,反映了楼市投资正进入新常态。”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向中新网房产频道分析,从数据来看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这一增速已趋于稳定,跌幅明显缩小。

另外,严跃进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降,并不等价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降温。“房地产投资增速总体上仍高于其他行业,只是从高位跌至中位水平。”

除投资增速下滑外,2015年前两月商品房销售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据统计局数据,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跌幅达16.3%和15.8%,而去年全年平均跌幅为7.6和6.3%。与此同时,楼市整体库存仍在继续攀升。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3922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增加了17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493万平方米。

不过,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月底,北、上、广、深及杭州、南京等9大城市商品房住宅库存正在环比减少。这意味着,三四线城市楼市库存仍在继续扩大,大小城市之间分化加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在持续的政策刺激下,一二线市场整体楼市已经逐渐走出低迷,库存出现了趋势性下调。“以北京为例,目前可售的住宅库存套数为80657套,已经是最近半年来的最低点。”

事实上,“对于整体市场而言,降准降息组合效应将持续显现。”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人员分析,宽松化政策将促使市场销售向好,房地产库存压力也将缓解。

但也有观点认为,尽管楼市政策放宽,面对大部分城市库存持续上涨的局面,2015年房企仍将坚持积极“去库存”的导向。“目前房企的库存压力并没有得到较好地释放,尤其一些资金面比较紧张的房企,依然需要采取"以价换量"去库存的措施。”严跃进表示。

严跃进亦分析,随着市场的回暖,去库存的导向也会出现“分化”做法。“与资金紧张的房企不同,大型房企已开始着手积极补仓,加大土地储备、加快开发节奏。”

那么,什么深层次原因导致楼市出现“萎靡不振”的呢?答案或许来自政府。

北京一家大型房企开发商坦言,2013年之前,业内看惯了“越调越涨”的房地产“规则”,而现在有点心里没底。所以在他看来,当前的市场既不会像个别开发商一样盲目乐观,当然也不会太悲观,因为无为而治远比过去那种作死的节奏要强得多。

实际上,不管是2013年的楼市高烧还是2014年的骤然降温,中国楼市调控“去行政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限购”大面积松动、“限贷”大幅度放宽、“限价”逐渐消失,此前加诸楼市的重重枷锁,正逐一松绑。中国房地产将正式进入“新常态”。

短期来看,中央层面不会放任房地产一调到底、急速萎缩,同时,也不会允许释放大利好、过度刺激,相对而言最好的情况是,对房地产市场适度刺激,给整体经济的结构调整以缓冲,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应该会相对平稳。

事实也是如此,去年的930新政、11月22日央行降息以及今年3月1日的再度降息,都是“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开始显现,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都应该认识到过去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白银仍旧是贵金属,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短期内还不会改变。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能离开房地产,但是过去过度依赖房地产财政的时代也将烟消云散。对房地产的“亲”还是“不亲”,已经在满足民生需求和寻求经济增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加住房用地和住房有效供应,这一点也是与以往调控最大的区别,更加强调了供应层面的措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