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四个世纪的新帝国想象

2021-08-08 04:53:09

 

来源:互联网

四个世纪的新帝国想象

文/(英)约翰·埃利奥特 译/杨盛翔

传统上,1588年西班牙舰队战败的故事,也被视为一个国家遭逢危机又自我救赎的故事——经历了危机和救赎的,是16世纪末叶的英格兰,它面对和挫败的对手是菲力二世的西班牙,一个势不可挡的强国,一个自封的罗马教会捍卫者。在时人和后代的眼中,这座由童贞女王(编按: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故有此称)统御的小岛竟然击败了西班牙和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阵营的庞大势力,可谓天意使然的大事,对于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新教徒而言,这场胜利也提供了有目共睹的凭证,证明上帝绝不会抛弃他孤苦无依的子民。

“上帝吐纳风雨 他们因之溃散”

胜利的喜讯传来后,一场举国同庆的感恩节与伊丽莎白一世登基30周年的纪念庆典,一道安排在1588年11月,日程包括为期一周的祷告仪式、布道宣讲和列队巡游,与此同时还伴有明亮的篝火和四处回响的教堂钟声。

这是一场为天降救赎举办的庆祝典礼,为了共同纪念这起伟大事件。英格兰和起义的荷兰诸省(编按:自16世纪起,今荷兰地区受西班牙王国统治,直到1648年独立建成共和国)还打造了许多纪念章,其中一枚刻画了无敌舰队被“新教之风”吹散的景象,还烙有“上帝吐纳风雨,他们因之溃散”的字样。这场突然笼罩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劫难,极大地巩固了16世纪晚期正在英格兰呼之欲出的一种国家自我想象。在想象中,这是一座蒙神祝福的岛屿,一处崇奉新教的自由乐土。

17年后,在伊丽莎白的继承者詹姆斯一世即位之初,又有一幕彰显了天降救赎的好戏再次确认这种想象。1605年11月5日,天主教组织成员盖伊·福克斯刺杀詹姆斯一世及两会议员的火药阴谋被破获。11月恰恰是伊丽莎白登基的月份,这位女王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光辉在当时与日俱增,此时披露罗马天主教会的惊天密谋刚好提供了新的凭据,证明上帝一直在照看他的这片国度。随着教皇和敌基督的势力又一次遭到挫败,一项年度庆典自1605年开始设立,旨在每年提醒英格兰的男女,牢记这两次都称得上无与伦比的大事,为此他们有必要永远忠于信仰的事业。

最后,好像是为了再三强调上帝将非凡的祝福赐予了这个国度似的,奥兰治的威廉(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荷兰王”)在另一阵“新教之风”的助力之下,于1688年11月5日在英格兰托尔湾登陆。他将要履行身为光荣革命捍卫者的使命,而这场革命最后确保了新教和自由的决定性胜利。在一个团结的英国威严地迈步向前的进程中,它其实是怀着骄傲的自信依次超越了西班牙和法兰西两大帝国,直到在这世上远超群伦。它坚信自己是一个得到垂青的国家,它的宗教、自由无不安如磐石,它的舰队也好像有铜墙铁壁。不过等到1888年,当击败无敌舰队的第三个百年纪念日,在各地分散的庆典中度过时,典礼本身已经无甚必要了,大不列颠统治了海洋。无敌舰队的故事早已被重述了无数次,19世纪的一批杰出史学家,在重述时还补充了新的文献证据,如今这个故事早已深刻地烙印在国家记忆之中。

即便如此,到了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晚期,世界又迅速地发生了巨变,这将激烈地改变英国及其世界帝国的前景。1940年的情景一如1588年,这个国家的生存再度命悬一线,某个狂热侵略的强国正咄咄逼人地跨越欧洲大陆,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在其显然不可阻挡的打击下屈服。两件事相隔几个世纪,却又如出一辙。这让一位年届不惑、曾经在哈佛大学接受学生训练的美国史学家加勒特·马丁利心绪难平。很快,当他的祖国加入战争并于英国并肩作战时,他也即将前往美国海军服役。“写一本有关西班牙无敌舰队战败的书,”他的序言如此开端,“一定早就有人动过这个念头,而我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在1940年6月,那时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转向了英格兰的海岸及周边海域。”

泰坦之战 时过境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