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十四五”北京推进再生水成为工业用水首要来源

时间:2022-07-11 10:04:0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规划》以提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为主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35年北京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

目前,北京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十三五”时期末,北京市新建改造再生水厂40座,建设改造污水收集管线超过2000公里,解决超过1000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75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超过60%,基本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

这些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提升。《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系统协调、安全高效、节能低碳、机制完善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格局。

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0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8%;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再生水利用率稳步提升,配置体系进一步完善;污泥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泥本地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0%以上;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

到203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00万立方米/日,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格局。

推动将再生水作为工业用水首要来源

按照《规划》要求,北京市将重点推进生产生活用水再生水替代,逐步实现市政杂用、园林绿化、工业、服务业用水应供尽供、可替尽替。其中,在工业领域,北京市将严控工业新水取用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推动将再生水作为工业生产用水的首要来源。

北京市水资源自然禀赋不足,年人均水资源量仅150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3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北京市的基本水情。“向污水要资源”,成为北京市新时期改善首都水生态环境、保障首都水资源安全、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013年以来,北京市所有新建再生水厂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主要出水指标一次性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再生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由绿化、洗车、冲厕等逐步推广到工业、河湖环境及道路浇洒等方面。2021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占北京年度水资源配置总量近三成。

据介绍,2021年,北京市工业再生水利用量为6754万立方米,八大热电中心和热电厂等电力工业全部实现再生水替代,极大缓解了工业用水压力。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持续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和规模,在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环境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实施重点功能区、重点工业项目再生水输配工程,保障“三城一区”等重点功能区和燃气电厂、环卫焚烧厂等重点工业项目再生水供给。

补齐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短板

农村污水处理一直是北京市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的短板之一。为此,“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提升农村污水收集能力,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合理选取农村污水治理方式,以城乡接合部村庄、水源地周边村庄、民俗旅游村庄、人口密集村庄为重点,加快完善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十四五”期间,完成900个以上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

在城镇方面,北京市也将统筹推进增量污水管网建设,积极开展存量污水管网消除隐患改造,加快完成排水设施错接混接治理,因地制宜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此外,提高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水平,科学规划建设再生水厂站,加快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再生水水源热泵、沼气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推动再生水厂站绿色低碳转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