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中酒协:中国酒业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阶段

时间:2022-07-15 10:04:59

 

来源:中国经营网

“白酒产业抗冲击能力最强。”7月14日,在泸州举行的中国酒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酒协”)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理事长宋书玉表示,“中国酒业已经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阶段,产业结构、市场和消费结构面临变革与调整。”

中酒协每年召开的理事会,被行业内称为酒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参会的全国各大酒企一把手以及行业专家、经销商等齐聚一堂,深入剖析中国酒业在过去一年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并对酒业未来做出展望和布局。

根据此次会议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1761家,实现产量5406.85万千升,同比增长3.95%;销售收入8686.73亿元,同比增长14.35%;利润1949.33亿元,同比增长30.86%。

会议还透露,2022年1——5月,全国酿酒行业规上企业数量1741家,全国规上企业酿酒总产量2241万千升,同比下降1.35%;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991亿元,同比增长13.9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27亿元,同比增长39.72%。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酒协发布的数据,在“十四五”开局的2021 年,白酒产业依旧延续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规上企业总计1761家,实现销售收入8687亿元,利润总额1949亿元。其中,白酒行业呈现结构性繁荣: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33.48亿元,同比增长18.60%;利润1701.94亿元,同比增长32.95%。此外,白酒在渠道端、资本端、舆论端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特别是以酱酒为代表的产业投资热,2021年达到顶峰。

在宋书玉看来,白酒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以16.62%的全国饮料酒总产量占比,实现了74.66%的营收占比与87.31%的利润占比;同时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向优势产区、头部企业集中,2021年以716万升的总产量,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低值,同时规上企业数量由2016年的1578家下降到了2021年的965家。

集中的趋势还体现在产区。数据显示,2021年白酒产量占行业比重超过1%的省市有17个,比2020年减少一个(福建省),但其中9个省市的白酒产量占比较上年增加,8个省市下降。其中,遵义、宜宾、泸州、宿迁、吕梁、亳州六大烈酒产区都保持了稳定增长。

中酒协认为,白酒行业结构性升级明显,头部企业净利润普遍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茅台、五粮液、洋河等10家上市白酒企业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次,头部企业营收增长稳定;再次,高端产品是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也导致了分化再度加剧,同时也验证出产品结构性升级才是满足品质消费的关键。

就此,华经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从企业数量来看,白酒消费呈现出向主流品牌、主力产品集中的趋势,白酒产业也向品牌、原产地和文化集中,产业竞争加剧了对弱小白酒企业的挤出效应。尤其近几年以贵州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知名酒企业绩高速增长,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白酒市场日益明晰的集中化趋势。

此外,中国啤酒产业进入“量价齐升”的增长周期,尤其在2021年开启了高端化“元年”;葡萄酒产业已经触底,在产销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增长;黄酒产业持续深度调整和创新发展,价值稳步回归;露酒产业市场认知度不高、人才短缺、品质表达不清晰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开发潜力巨大;酿造料酒产业稳中有升;发酵酒精产业发展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

“从这些数据我们能够感觉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整个中国酒类的产能在持续下降,但是整个产品消费结构与规模却在不断地上升。”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表示。

蔡学飞进一步强调,上述趋势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随着消费者,特别是中产阶层消费人群的不断壮大,对于高品质的酒类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带来整个酒类消费结构的升级,并推动了以品牌文化为代表的产区酒、全国性名酒的蓬勃发展。

其次,在这种趋势下,我们依然要看到整个规模性酒企的数量其实是在持续下降的,也就是产业的集中度在提升。全国性名酒尤其产区名酒不断地聚集,并通过全国性扩张与渠道下沉,对于一些区域酒企,以非名酒和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没有文化与品牌特色的中小型酒企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其慢慢失去原有的优势市场。

最后,随着中国酒类头部资源的聚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在资本的推动下,又得到了极大的加速,围绕名酒,以及产区名酒、品类名酒为核心的企业受到业内外资本的追捧,可能存在资本助推下的行业过度扩张问题,带来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