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博时基金黄健斌:未来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仍然受益 看好权益资产投资机会

时间:2022-10-20 11:26: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博时基金 首席资产配置官 黄健斌

回望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多项深化改革成果,在博时基金首席资产配置官黄健斌看来,主要涵盖六方面: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等。

“这些改革成果为促进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并孕育出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资管行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黄健斌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持续深化,对以下两项印象尤其深刻:一是2018年具有里程牌意义的资管新规颁布实施,为资管行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崭新的市场机会和宏大的想象空间,也使得资管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二是2019年,以科创板设立为重要标志的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为我们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能否抓住机会的拷问。

Q1: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10万亿,是10年前的2倍还多,资本市场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一直以来,资本市场都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格局的构建中,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将更好地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投资和创新的金融工具、不断优化的服务来引导社会资本、创新资本、海外资金等更好地配置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等重要方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上市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同时,优质的金融产品也让投资人得以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财富的增值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Q2: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当前的投资机会?

答:站在当前市场,展望未来发展,将视角放到未来一到两年,市场提供相对较佳回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在经济逐渐企稳、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创新活力只会越来越强,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并迎来高增长,传统行业则会持续再造和更新,中国经济仍然是孕育大量投资机会的一片沃土,将持续为股票市场带来投资机会。

Q3:站在当下,您看好资本市场哪一类资产的价值与前景,如何看待A股和港股所蕴含的投资机会?

答:当前在大类资产中,我们相对最看好国内权益资产的机会。主要考虑到随着房价弹性的消失、利率的下行,资产的底层收益是下降的。为了获得收益,资产配置更多的是向权益市场。

A股方面,尽管美联储加快收紧流动性,但我国货币政策依然强调“以我为主”,稳健偏宽松的基调不变,流动性也维持合理充裕,A股市场短期将继续震荡筑底。从中长期维度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不变,A股的机会仍将大于风险,受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行业仍具备不错的配置价值。

港股方面,虽然港股市场规模不及A股及美股,但是龙头集中趋势明显。考虑到港股的国际化程度高,众多产业链业龙头厂商均选择港股上市,未来仍是中国新经济的主战场。

因此,港股市场的长球投资价值还是显著的。观察港股市场,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流动性冲击阶段。过去一年多,由经济基本面下行、疫情和低于按局势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使得港股大幅杀跌;第二阶段,流动性冲击结束、估值修复阶段。可以看见海内外资金重新流入,这个阶段往往南下资金会占主导。第三阶段,经济修复,重回基本面驱动阶段。这个阶段往往外资主导,龙头公司估值会跟海外市场看齐。这个阶段往往也是港股市场的主升浪。我们认为,港股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Q4: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逐步向机构化转变,如何看待这一趋势?未来是否还会延续?机构对A股市场起到多大作用?

A股投资者结构正在逐步机构化。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截至2022Q1,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中,散户投资者占比从下降至37.5%,而相应的外资+公募+险资+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至近40%。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积极信号。三十年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草莽时代、农耕时代,目前正迈入工业化时代,未来还将进入智能化时代。可以说,金融市场的机构化为中国资本市场工业化按下了“快进键”。

A股市场机构化进程加速,投资者结构明显优化,有利于市场逐渐走向成熟:通过短线交易、投机炒作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投资风格的长期化、价值化正在成为主流。同时,随着A股市场逐渐成熟,也对机构投资者基本面投研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Q5: 过去10年,“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作为机构投资者,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

答:投研能力是基金公司为投资人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作为公募基金的先行者,博时基金责无旁贷。过去几年,博时基金投研部门围绕“互联、互通、互信、互促”的目标,进行了深入的投研一体化改革,一方面,通过强化基金经理负责制,形成投研全员深度参与的工作机制,使得投资和研究更加紧密的结合,加强研究的实战性和投资的科学性,进而大幅提升投研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打通权益内部各风格小组、权益个股研究和固收信用研究、主动和被动投资的协同机制,发挥投研平台的整体效能,着力提升公司投研整体效率,形成投研力量对内各个投资组合、对外各个客户服务的整体输出,实现“1+1>2”的协同效果。

Q6:监管层多次提及,要提高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占比,您认为,在引导长期资金入市这一层面,可以做哪些工作?

答:资本市场不断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大背景是居民财富增长催生出多元理财需求。

2019年10月以来,随着“深改十二条”陆续推进,监管部门以纾解政策障碍为重点,推动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出台引导资金长期投资的相关政策,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投资资本市场。

此外,个人养老金是国家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养老金入市不仅能扩充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来源,还有利于国民分享实体经济发展成果。

Q7:展望未来,您如何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以及有哪些期许?

答:从中长期看,长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方向决定市场运行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宽货币+稳信用,以及经济增长预期筑底企稳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在各地、各部门正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高端制造作为中国未来的主导产业,正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特有的大市场、大基建、全产业链及人才红利等产业优势,将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全球产业格局变化中仍然受益。

展望2022年四季度,政策暖风下,A股结构性行情可期。四季度也是前期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见效的黄金期,国内经济复苏的概率在提升。叠加“资产荒”的宏观大环境,权益市场仍然面临友好的运行环境、存在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