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10年病程,辗转4次检查终确诊……AI能拯救2200万青光眼患者吗?

时间:2022-07-22 12:17:09

 

来源:中国网科技

中国网科技7月22日讯(记者 张润琪)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青光眼作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就是这扇心灵之窗的“沉默杀手”。

“存在青光眼潜在风险,建议立即到医院眼科就诊。”这是王娟(化名)在今年参加公司安排的爱康体检时,得到的一个检查结果。

王娟今年47岁了,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从未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有什么不适,此前在每年的定期体检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异象。

直到今年,王娟的所在公司在安排的体检项目当中增加了鹰瞳Airdoc人工智能视网膜检查,这才让王娟意识到自己的眼睛可能出现了问题,但她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于是,王娟到三甲医院做了相关检查,但医院方面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结果。“检测的一个结果就是疑似青光眼,因为我的眼压不高,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医生建议我到这个专科医院再进行检查。”

青光眼早期诊断十分困难,由于发病隐匿,早期难以发现,它又被称作是“盗走光明的小偷”,一旦患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王娟说,“当时心里就非常的复杂,因为没有确定,真的一边是希望自己没有得这个青光眼;另一方面我又真的很担心我要得了这个病,我接下来会怎么办。”

王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又到三甲的专科医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最终被确诊患有青光眼。

此时医生告诉她的另一个事实让她颇为不忿:“那个医生跟我讲,到我现在这个程度,其实已经有至少十年的病程了。”

王娟非常困惑,她脑袋里闪过五年前三甲医院的一次全套体检,那时她仅被告知有眼底动脉硬化,并未提示青光眼风险。

“每年都在做检查,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呢?”

庞大的眼科疾病患者 稀缺的中国眼科医师

青光眼是指因为眼压升高,导致进行性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由于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有患者曾自述,如果不是青光眼急性发作,造成视野受损,自己可能要等到完全失明了才能意识到。

在我国,像王娟这样的青光眼患者还有很多。

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持续增长,2020年患者数或已将近2200万,占全球的1/4,其中致盲人数将超过1/4。

不仅是青光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年龄相关性眼病、代谢相关性眼病正日益凸显。《“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指出,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已成为我国当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

预防这类疾病的关键仍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筛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途径。

《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明确指出,用于青光眼筛查的主要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等,而其中又以基于眼底照相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效率最高。

但是,要做到大规模的人群早筛并不容易。筛查成本考量之余,人力是一大阻碍。长期以来,我国眼科面临着医生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的挑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仅有4.48万余名眼科医师,其中能看眼底的医生更是只有几千名。

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湖南眼底病专病联盟主席罗静介绍,眼科诊疗对于医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要求非常高,要培养一名成熟的眼底病医生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成熟的手术医生则需要十五年。

这部分成熟的眼科医生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医院,在县域能进行眼底病诊疗和手术的医生寥寥无几。

因此,青光眼等致盲眼病的高患病率,高致盲率与医生资源稀缺之间的鸿沟,迫切需要一种新技术来弥补。

人工智能助力早筛早诊 体检机构发挥健康桥头堡作用

2018年11月,作为国内健康管理行业的开拓者和革新者,爱康集团召开战略升级发布会,推出有人“管”的体检2.0战略。

资料显示,爱康2017年推出的有人“管”的体检战略核心在“精准医疗”。此次战略升级,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体检,将更多创新科技应用在健康全管理过程中,从而帮助用户更早发现、更早诊断、更早治疗。

要知道,此时离AlphaGo人机大战引发全世界关注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医疗人工智能同样刚刚起步。积极拥抱医疗人工智能,多少需要些洞察未来的魄力,而正是这样的魄力,开启了一段琴瑟和鸣的双赢合作。

此次战略合作的第一个人工智能项目,便是这次帮助王娟发现青光眼的产品,鹰瞳Airdoc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检测系统。

该产品运用到的关键技术,正是AlphaGo的主要工作原理“深度学习”。鹰瞳Airdoc首席技术官和超曾解释道,鹰瞳Airdoc是通过请高水平医生对大量视网膜图片进行标注,作出“糖网”“非糖网”等判断,让人工智能学习到输入数据和输出标签的关系,学会专家对视网膜图片的判读规律、方法和经验,从而打造成一个产品服务于更多用户。

视网膜是人体中唯一可通过无创方式直接观测到血管和神经的部位。通过视网膜图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或者其他多种眼部疾病,乃至全身性疾病的情况。

资料显示,鹰瞳Airdoc的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评估系统已经能做到在1分钟内,评估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眼部在内的55种健康风险。在临床试验和多项已发表的真实世界研究中,该系统的性能也得到了充分验证,证实准确度堪比资深眼底科专家。

据介绍,在爱康旗下体检中心,这项服务已为200多万人次提供了检查服务,发现重大阳性(有严重或紧迫健康问题)4970余例。

2020年,爱康通过这项技术发现了两例视乳头水肿,最终确诊为脑瘤的患者。“独立的体检机构从1997年发展至今,由眼科医生发现重大癌症隐患,这在之前是很难想象的。”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

张黎刚认为,体检机构作为社会广泛人群健康保障的桥头堡,理应在综合防控平台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更准确、更便捷、更高效,医疗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体检,将慢病防控的关口前移,正是“预防大于治疗”“防患于未然”理念的题中之义。

眼底“体检”意识提升 眼底AI逐步成为体检标配

在AI的加持下,眼底检查已经越来越可及,但是,人们在体检时往往会忽略眼睛,觉得眼睛只有不舒服的时候才要做检查。而以往在企业给员工安排的体检中,眼底检查也常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项目之一。

参加过体检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拿着体检手册来到眼科,医生让自己坐在离一面镜子的2.5米处看下视力表,医生指了几下,再在体检手册上大笔一挥,眼部的检查就算结束了。

与大多数人一样,在王娟前几年公司安排的体检中,大概率并未接触过眼底检查。

但是数据显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我国糖尿病患者1.298亿,其中平均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约2~4人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我国高度近视患者超过7000万,其中2%~3%为病理性近视,其引起的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

如此等等,说明眼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相关指南建议,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能引起眼底改变的全身疾病,以及高度近视等眼病的人群,应定期做眼底检查。

另外,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也表示,40岁以后是眼部疾病和全身疾病的高发时期,因此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不可逆致盲疾患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眼底检查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企业也在探索更加个性化的体检套餐,很多企业在给员工的体检套餐中纷纷加入了眼底检查项目。

而AI赋能的眼底检查,更能通过小眼睛观测到大健康,帮助发现眼部疾病以外的全身性疾病风险,同时量化数据也能给体检者的健康管理更多参考。所谓“花小钱办大事”,企业在给员工提供人性关怀的同时,也能给员工的健康提供更精准可靠的保障,减少企业医疗保健相关支出。

47岁,正是公司和家庭的中流砥柱。但王娟是幸运的,如果不是她的公司给员工的体检项目中加入人工智能视网膜检查,她很可能因此早早丧失了视力。

“在不远的将来,鹰瞳Airdoc这样的眼底人工智能产品,应该成为体检的标配。”在2021年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张黎刚如是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