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马蔚华:大破大立金改路

2021-08-07 12:01:15

 

来源:互联网

马蔚华:大破大立金改路

“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领导人对银行业寄予的厚望。从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诞生,到真正实现特色化、可持续发展,40年来,中国银行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马蔚华从体制内的年轻干部到中国排名第六大银行的掌门人,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这是马蔚华,这位被视为中国银行业改革转型风向标意义的人物,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担任招商银行掌门人期间,马蔚华预见了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IT变革等影响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因素,并由此制定出招行发展网上银行、主打零售业务、服务中小企业等战略。现在看来,马蔚华提出的这些发展策略,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的标配,引领和启发了中国金融改革和商业银行市场化。

主导关停 转身金融界

在金融领域从业25载,马蔚华与“改革”二字紧密相关。1978年,高考恢复,马蔚华成了第一批受益的人。当时,中国经济百废待兴,怀揣抱负的马蔚华前瞻性地选择攻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

毕业后,马蔚华先后在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任职。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对银行业和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策层开始考虑建立体制较新、业务较全、范围较广、功能较多的银行。赶上了金融业波谲云诡的大时代,马蔚华亲历了中国金融改革和商业银行市场化的全过程,更成为其中许多关键事件的监管者、参与者和操盘者。

在当时,四大国有银行率先打破业务藩篱。随后,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又打破了四大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地方性股份制银行也陆续成立。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这些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大多肩负着地方企业债权人的重担,海南发展银行是其中之一。

为了加速海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妥善处理停业信托机构的债权债务问题,1995年,海南省政府决定在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向全国募股组建海发行。

彼时,马蔚华已经从央行总行南下,任央行海南省分行行长3年多,他曾表示,组建海发行意义重大。尽管海发行成立之初,同时需要完成加速步入正轨、积极拓展业务、处理前手几家信托公司的历史遗留债务纠纷工作,但海发行依然奋起直追,一度成为当地银行的后起之秀。

然而,管理层还没有体验够稳健经营的喜悦,海发行便因一次政策兼并引发了危机。1997年央行公布的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为5.6%,但当时全国很多信用社通过高息揽存的形式发展业务,部分信用社吸储的利率竟高达25%。很快,大量信用社只能借新还旧,用更高的利息吸入存款以支付到期的部分,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以海南为例,到1997年年底,海南已有几十家信用社资不抵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发生多起挤兑事件。最终海南省政府决定让海发行兼并信用社,背起信用社的资产和负债。

在兼并信用社后,基于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考虑,海发行公开宣布,对所有储户,只能保证支付储户本金以及合法利息。但这对于客户而言就是违约,于是,挤兑事件爆发了。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海发行几十亿元的存款被提取一空,继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在海发行贷款的很多房地产项目也随之中断。

1998年6月,央行下令行政关闭海发行,成立关闭海发行清算组,马蔚华任清算组组长。海发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被关闭的银行,马蔚华也没有经验,后来查阅了很多国际上处理这类风险的案例才逐渐地树立信心,同时咨询了很多国际知名的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在央行总行的支持下主持海发行的清算工作。

亲眼见证了海发行的由盛至衰,每每回想此事,马蔚华都不由得感叹,金融从业者永远不能踩碰风险的地雷。

试水银行 蛇口化风险

海发行的事件刚刚尘埃落定,1999年,马蔚华离开体制内,到招行任行长。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的小银行,是当年改革开放初期领导人推动改革开放,尝试从体制外推动体制内进行金融改革,支持袁庚创办的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作股东的银行。

新官上任,马蔚华却迎来了市场带来的“两把火”——央行叫停了国内银行的离岸业务;沈阳分行遭遇挤兑风险。任何一个没处理好,招行都会面临关门的危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