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金融场景化布局上半场:线上流量回归线下服务

2021-08-07 11:35:28

 

来源:互联网

金融场景化布局上半场:线上流量回归线下服务

杜丽娟

在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后,消费金融逐渐成为市场热点。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6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达到4367.1亿元,同比增长269%。

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对传统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更多发展空间和挑战,但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微信等新的支付方式兴起,对传统刷卡支付方式造成了较大冲击。

在此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场景化上纷纷发力,让金融服务延伸到日常的生活消费场景,金融场景化已经拉开序幕。如何在场景化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大鹏近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场景金融必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信用卡发展的主线,银行也在积极布局场景金融,将线上服务和线下场景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事实上线上流量回归线下服务的趋势已经日益凸显。


两大发力点:精耕存量、多元化整合

《中国经营报》:过去两年,借助“互联网+”手段,消费金融快速发展。你如何看待当前消费金融兴起的趋势?传统银行未来如何突围?

陈大鹏:从本质上看,消费金融的崛起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因素:一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消费品类型极大丰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导致消费金融的崛起,与当前国内日益强劲的消费需求相适应。

二是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0.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5%,预计2018年消费将持续担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是随着国民消费观念不断变化,提前消费、分期消费日益普遍,消费贷款在中国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逐步提升,消费金融正在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信用卡不单纯是一张借贷的卡片,更是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媒介。当前民生银行信用卡也在积极探索一条数据驱动、智能转型的道路。2017年,相继推出了全民生活APP、基于大数据的各类风险控制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服务机器人等产品。

《中国经营报》:消费金融目标客户群体更为下沉,对于在校大学生或尚未有稳定工作收入的职场新人来说,信用卡如何去吸引这部分人群?未来在门槛设置上是否会有创新?

陈大鹏:当前提供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主要有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等。其中,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准入门槛较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市场经营的无序状态。去年以来随着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一些不合规的行为将会被遏制。

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我们必须常怀敬畏之心,严守合规底线,强化合规责任,增强纪律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通过渠道创新和营销创新来扩大优质客群。对于在校大学生,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比如我们的线下团队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宣讲活动、接洽相关教师开展“清除不良校园贷”信用知识宣传活动等。结合这些活动,储备优质大学生客户,并通过“荐”者有份等一系列营销活动,不断扩大大学生用户群体,并不断提供大学生专属权益。

对于尚未有稳定工作收入的职场新人,我们一直在优化风险控制体系和动态调额策略,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在精准化营销上,采用了余额衰减策略,在目标客户识别、细分、触达、优化上实现了自动化执行。

《中国经营报》:在微信、支付宝等二维码支付使用率非常高的背景下,信用卡业务如何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市场?

陈大鹏:支付结算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崛起冲击的不仅仅是信用卡,而是整个银行业。众所周知,去年12月银联推出了统一移动支付入口——云闪付APP,这释放一个信号:银行不甘于隐在幕后,降成一个只提供专业服务的从属机构。我认为未来至少有两方面可以发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