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关于手游Pokémon Go及其背后的AR技术

2016-07-29 17:37:00

 

来源:

自七月初以来,任天堂的股价飙升约75%,市值暴增120亿美元,这都源于一款刚刚出炉的手游Pokémon Go。该游戏一夜爆红,一天之内登顶北美、澳洲、新西兰APP榜首,引发全球疯狂,接下来还将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地区陆续开服,可预见地,任天堂的股价将被进一步推升。

闪耀的Pokémon Go

Q1:Pokémon Go是一款什么样的游戏?

手游Pokémon Go(中文译名“精灵宝可梦GO”)是由发行商The Pokemon Company(口袋妖怪公司)、Nintendo(任天堂)、Niantic合作开发而来的游戏,三家开发商各司其事,各取所长。Nantic负责技术,开发和运营,口袋妖怪公司设计内容,再辅以Google地图,任天堂共同开发并负责发行。[2]

2014年,Niantic( 当时还是谷歌子公司)首次和任天堂合作,推出了在谷歌地图上找小精灵的谷歌愚人节特辑,取得热烈反响,这才催生了后续Niantic继续做AR游戏,与任天堂的合作,以及最终 Pokémon Go的产出。

Pokémon Go系列一直被认为是任天堂的法宝,任天堂也希望借此顶级IP使其在移动游戏市场站稳脚跟,以摆脱公司业界颓势。

Pokémon Go的大获成功除了依靠任天堂的顶级IP以外,此次火爆全球,主要是因为AR技术的助推力。

Q2: Pokémon Go运用了哪些技术?

首先是AR技术,因为AR可以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无缝衔接起来,是这次游戏爆发的重要推手。Pokémon Go也结合了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做到了真实出街的效果,小精灵将基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出现。[3]

Pokémon Go的AR系统具有实时交互性,,所以除了捕捉精灵外,玩家还可以选择与其他玩家对战。凭借出众的精巧设计和用户体验,Pokémon Go立即引爆全民热潮,反过来,Pokémon Go的热度也反过来推动AR技术更加市场化和大众化。

举世瞩目的AR/VR

Pokémon Go的火热给本就日渐升温的AR领域再添热度,提及AR,则不得不提同样具有极大技术前景的VR。

Q3:AR/VR究竟是什么?

AR(Augmented Reality)是将生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世界里,VR(Virtual Reality)则是让你沉浸在完全想象/建造的世界而无法看到外界场景。

简单来说,AR强调“增强”,即现实就在这里,但是被虚拟信息增强了,而VR强调“虚拟”,即你所看到的,都是假的。各自具有代表性的硬件产品见下表。[4]

实际上,AR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着广泛的运用,尤其是车载系统和手机应用领域。很多汽车在挡风玻璃上投射虚拟图像,使驾驶者不需要低头查看仪表,即是运用AR技术。另外,智能手机上的很多应用也是利用AR技术,例如当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某幢大厦时,手机上便会出现相关信息。

Q4:AR/VR领域近期有哪些大动作?

在这个蛋糕越做越大的市场上,以下企业已经置身在AR/VR的大潮中:Goolge、AMD、Facebook、GoPro、HTC、Largan Precision、微软、Nvidia、高通、三星和索尼。

下图是近年来涉足VR的主要科技公司的主要动作[5],可以看出自2015年开始,相关的投资和布局越来越频繁,参与市场的巨头也越来越多。

据高盛预测,到2015年年底业内共有超过3.84亿美金投资到至少74家VR公司上。

Q5:AR/VR领域现在有哪些巨头公司?

Magic Leap:

Magic Leap是AR领域最醒目的公司之一。近日,这家颇为神秘的公司终于表态,很快将有新产品面世。该公司CEO罗尼·阿博维特兹(Rony Abovitz)称“在Magic Leap,我看到的Pokémon就会像是真人一样。我喜欢他们所做的事,这是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6]

Magic Leap是近几年来最具野心的科技公司之一,尤其是2015年鲸鱼跃出体育馆的裸眼全息效果在社交媒体上疯转。

Magic Leap于2011年在美国成立,主要研发方向就是将三维图像投射到人的视野里,采用技术难度极大的光场技术。其AR产品可以简单理解成谷歌眼镜与Oculus Rift的结合体,但Magic Leap可以通过特制眼镜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数字图像层,因此野心比Oculus更大。

Magic Leap虽还没有正式产品推出,但融资成果斐然。目前估值高达45亿美元。最新一轮投资由阿里巴巴领投。[7]

除了Magic Leap,我国的企业和资本近年来也加紧在AR/VR领域布局的步伐,AR/VR公司的融资屡屡得见中国企业的身影。

Google

谷歌是三家AR硬件厂商之一,其他两家是微软和Magic Leap。2013年推出了AR产品谷歌眼镜(Google Glass)限量发售,售价1500美元,但2015年停止销售。据外媒,Goole将推出新版的Google Glass,但尚未得到Google的证实。

对于VR硬件市场而言,谷歌目前尚未呈现进军高端领域的迹象,但也不排除此可能。值得一提的是,Google借助另一款入门级产品CardBoard,广泛普及和传播VR。目前,虚拟现实的头盔并没有成为大众消费产品,但得益于Google Cardboard,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也能够便利的体验VR。Cardboard的分发在全球已经突破了500万套,虽然用户体验不及Oculus等专业设备,但是只需要购买“I Am Cardboard Kit”工具包即可获得,甚至还可以根据图纸自行制作,成本极低。配合相应的APP,就可以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开启虚拟现实之旅。

微软HoloLens

定位于AR技术的HoloLens全息眼镜由微软公司于2015年1月22日发布,2016年3月发布消费者版本,售价3000美金。HoloLens本身就是一台独立运行的全息设备甚至是Windows 10 PC,主要作为生产力工具面向企业级应用。随着技术的成熟,有望进一步向评价消费级市场扩展。

Meta:

Meta 于2012年创业,是一家位于硅谷的 AR 创业公司,旗下有自己的增强现实眼镜产品。因技术储备优良,被誉为可能是在AR领域唯一有能力与微软Hololens和Magic Leap展开正面竞争的创业公司。被各大投资巨头看好,从融资经历看,有中国资本参与。

今年年初,该公司曾发布了基于神经科学原理研制的自然式机器(natural machine)Meta 2,预购价格为949美元(合人民币6215元),该产品的可视角度达到90度,分辨率为2560 x 1440,配置了可拍摄720P 视频的前置摄像头以及手部交互动作和位置追踪的传感器阵列,设计轻量化。[8]

Facebook

2014年3月,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VR技术厂商Oculus。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当时表示,首先将开发VR游戏。但后来该战略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如今的方向是通信平台。

Q6:AR/VR接下来将在哪些领域着重发展?市场规模如何?

根据高盛的报告,基于标准预期,到2025年VR/AR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其中硬件的市场规模略高于软件,这也和目前硬件市场日新月异的迭代相吻合。[9]

综合高盛和海通证券的研究,以下几个领域将会是AR/VR技术率先覆盖的,并且预测了其在2020年和2025年将覆盖的用户数,和实现的软件营收。(按照2025年预期软件营收由高到底排列)

Q7:为什么说未来AR市场将大于VR?

根据Digi-Capital的报告,到2020年,AR/VR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而AR的市场规模将是VR的4倍。(下图深蓝色为AR,浅蓝色为VR)[10]

之所以AR市场规模大于VR市场,是因为VR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虽然对游戏玩家很有吸引力,但对与大众用户价值却不大,而AR设备则可以随时穿戴。[11]甚至,AR内容也可以完全脱离AR硬件设备,通过智能手机来实现,这在广泛性和便携性上就具备了VR所不具备的优势,而智能手机高度的普及率和实习使用度,也将反过来进一步推动AR的发展。

Q8:AR/VR领域目前还有哪些问题?

虽然AR/VR领域技术飞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参与的玩家也日趋专业和活跃,但目前仍然还面临以下三个问题,主要是硬件、内容和商业模式。[11]

首先,硬件的壁垒。虽然市面上的硬件产品纷杂,但硬件平台的分散与发展成都不同势必造成标准不统一,各个设备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与延迟都不同。另外,至今仍没有一款创造出足够多使用情景,并且便携有趣的产品。

其次,优质内容有限。HTC Vive目前上有124款游戏,是目前游戏最多的平台,但从市场需求来看,还是远远无法满足。Fackbook(Oculus)推出虚拟现实商店和HTC Vive Port内容平台加大对开发者鼓励,希望解决内容缺乏的现状。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款VR内容产品引起现象级反映,内容无优质重要的原因是变现渠道的匮乏导致内容生产乏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AR/VR技术的变现能力尚不明朗。目前的VR/AR产业主要依靠硬件收入,但VR硬件存在高配高价,低配缺乏可玩性的难题。低配如谷歌Cardboard仅能提供入门级VR体验,高配则会导致购买力下降,生态建立速度也会变慢。

目前资本相对看好的是VR/AR垂直领域的应用场景,也是比较早期进入应用的领域。目前行业的变现模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