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浅析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中的应用

2016-09-12 15:02:00

 

来源: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摘要:文章在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

▼蚯蚓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

▼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与释放;

▼重金属对蚯蚓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

▼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蚯蚓与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以及蚯蚓粪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的潜力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概括提出了蚯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背景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过去数十年间,城市与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矿床过度开采和冶炼等导致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可以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进入植物体内,还可能通过径流和淋洗等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通过食物链或直接接触等途径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据报道----我国受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约2000万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5,每年因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粮食减产达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约1200万t,年经济损失在200亿以上。我国华南地区有的城市有50%的农地遭受Cd、As、Hg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有万亩连片农田受Cd、Pb、As、Cu、Zn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加上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生物不可降解性和相对稳定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比较困难。

目前,常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物理化学法和微生物修复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适用性较差,治理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面积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相比较,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并以其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管理与操作的简易性及环境美学的兼容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蚯蚓与土壤

蚯蚓作为大型土壤动物,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其生物量占据土壤动物生物总量的60%以上,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蚯蚓活动可使土壤疏松,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增加土壤中Ca、P等速效成分,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从本质上改善了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因此,近年来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蚯蚓---是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Oligochaeta)的一类低等动物,在自然界已经存在6亿年之久,世界上的蚯蚓约有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的有近300种。所以,达尔文认为蚯蚓是地球上的“第一劳动者”。

蚯蚓是土壤中最常见的杂食性陆生环节动物,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利用皮肤呼吸,在氧分压低于21533kPa时也能维持正常呼吸,在暂时缺氧条件下还能利用体内糖元的嫌气进行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蚯蚓消化能力强、食性广,在生态系统中担当着分解者的角色,人们也利用蚯蚓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污泥、废渣,以及农作物秸秆、沼气废渣等有机废物。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