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共享单车这笔账该怎么去算

2016-12-15 13:45:00

 

来源:

12月头上的某个晚高峰,北京,从国贸到世贸天阶。看了看手机地图,真心不远,但道路全部呈现红色,巨堵无比。

赫然看见一排红色的自行车,我知道这是摩拜单车。下了APP,快速完成注册登录,扫码,开锁,上车,十分钟到达,完事了支付一元钱。这是一个相当标准的单车使用场景,方便,廉价,也挺省事。虽然北京之冬,实在有点冷。

所谓的“共享单车”,俨然成了2016年下半年的一个投资风口。不过,其实也就是两个特别重要的玩家:北京的OFO和上海的摩拜单车。前者黄色,后者红色。

虽然我很难认同这种类似分时经济的生意叫“共享”——有意思的是,在一个视频节目中,OFO的投资者朱啸虎也笑言共享不共享就不必深究了。但我承认,这是一个能转得起来的生意。甚至比朱啸虎投资的滴滴,更具备商业逻辑。说到底,这是一个“算账”的事。让我们从滴滴、Uber中国说起。

一台车,上路价假设20万,假设能跑10年。这样一算,一个月就是1700元。如果跑五年,也得3000-4000元。但一台车的司机,一个月的成本,大概就得5000-6000。

所以,其实人的成本远远高于物的成本。对于“共享汽车”这门生意来说,如果把人的成本消灭掉,才是它作为一门生意真正赚大钱的开始。

把人的成本消灭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必须考虑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是什么?很多人着眼于汽车本身,这当然没有错。但还有很大一个部分,许多人并没有看见。这就是城市数据、周边地理数据等。

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再一次向公众和媒体推销它的无人驾驶技术。但眼尖的媒体记者们注意到,这一次,百度在汽车领域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宝马并没有出现。要知道,两年前,百度宣布和宝马合作搞无人驾驶之时,说好的为时三年。取而代之的,是北汽、奇瑞和比亚迪,清一色的民族产业。

为什么抛弃宝马,而选择国产车?道理可能有多条。但有一条是不容忽视的:城市地理数据,在中国,并不向外资开放。

在中国做地图、导航之类的服务,有一个牌照,叫“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目前一共颁发了31张牌照,有国有事业单位,也有商业互联网公司,而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VIE结构,充分保证了领牌公司的内资属性。

从这里面的路径可以看到,将城市地理数据对外资开放,中国监管当局是相当谨慎的,甚至可以说是拒绝的。这是百度换伙伴的原因之一,也是Uber从中国撤退的原因之一。

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是一个出了名的桀骜不驯的人,但他在中国,一反常态,姿态非常谦卑。

卡兰尼克对大数据非常感兴趣。Uber入华后,他还专门跑去贵阳参加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一个出行公司对大数据的兴趣,当然有用户行为数据的一部分,但肯定也有对地理数据的关心。

我相信Uber努力想获得这些数据,可能也是想在未来,能够推动自己的汽车无人化。

但我同时也相信,卡兰尼克努力了一阵子后发现,在中国此路不通。作为一个外国人和一个外国公司,他和Uber根本不可能获得无人驾驶上路必须有的地理数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