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国家气候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

2017-01-11 16:26:00

 

来源:

国家气候中心1月10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称,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暴雨洪涝和台风灾害重,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汛情,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大,气候年景差。

公报称,2016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1℃,为历史第三高,较2015年和2007年分别偏低0.13℃和0.09℃;除黑龙江偏低外,全国其余30省(区、市)气温均偏高。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高温日数多,影响范围广,全国出现4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多地日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

全国降水为历史最多,全国平均降水量730.0毫米,较常年偏多16%,较2015年偏多13%;四季降水均偏多,冬季和秋季为1961年以来最多,春季为次多;除陕西、甘肃偏少外,全国其余29省(区、市)降水均偏多;长江中下游沿江、华南中东部及新疆降水偏多明显,长江中下游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

2016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早、雨量多;西南雨季开始早、结束早、雨量少;华北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量多;华西秋雨开始晚、结束早、雨量少。暴雨过程多,全国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南北洪涝并发,26个省(区、市)出现不同程度城市内涝,为暴雨洪涝灾害偏重年份。

登陆台风多,平均强度强,登陆强台风比例为历史最高,台风直接经济损失高于近10年平均;强对流天气多发重发,全国有2000多县(市)次出现冰雹或龙卷风天气,损失偏重;干旱范围小、影响偏轻,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夏旱和黄淮、江淮及陕西等地夏秋连旱较明显。

全年出现8次大范围、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较2015年偏少3次,12月16-21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2016年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重的霾天气过程。

2016年,主要粮食作物产区气候条件一般,部分地区因暴雨洪涝、高温、低温阴雨、阶段性干旱等造成农作物受灾。

2016年,全国大部地区交通运营不利天数较常年偏多,中东部地区偏多20天以上。2016冬半年,京津冀地区平均大气环境容量较常年和近十年分别偏低13%和2%,长三角和珠三角大气环境容量低于常年,但较近十年偏高。

中国气象局10日上午发布的《2015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认为,2015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助推了温室气体浓度增长。去年10月24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15年度全球大气温室气体公报。公报称,2015年开始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持续了20个月,是1951年以来出现的强度仅次于1997/1998年的超强事件。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以及《蒙特利尔议定书》限排的部分卤代温室气体。其中,卤代温室气体是分子中含卤素原子(氟、氯等)温室气体的总称,例如氯氟碳化物(CFCs)、氢氯氟碳化物(HCFCs)等,几乎全部由人类活动产生,用作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清洗剂、灭火剂、溶剂、绝缘材料等。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气象局先后建设了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云南香格里拉、湖北金沙和新疆阿克达拉等7个大气本底站,分别代表了我国几个典型气候、生态和经济区,开展中国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监测与分析。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4站还进入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或区域大气本底站序列,也被遴选进入了中国的国家大气成分本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系列。

据了解,上述7个大气本底站开展了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和其它卤代温室气体,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定同位素等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联网观测。

其中,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于1990年开始采样分析,1994年开始在线观测,迄今已有20多年历史,拥有国内最长的大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时间序列。其它大气本底站自2006年以来,陆续开展了温室气体的采样和在线观测。同时,中国气象局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分析标校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化开展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网络化观测提供了示范、平台和经验,并在科学研究、技术标准溯源与传递、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气中部分卤代温室气体如氯氟碳化物等的浓度已开始下降,而六氟化硫和一些氢氯氟碳化物、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浓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青海瓦里关站和北京上甸子站大气中六氟化硫浓度分别为8.75±0.11ppt和8.79±0.13ppt,均达观测以来的新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