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温州经济正全面复苏 民企普遍呈现发展新趋势

2017-12-14 11:44: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先发之地,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一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从温州模式初创,到后来成群结队考察团前往温州取经,再到后来温州经济乏力,民间资金断链,传统产业面临滑坡,人们对温州模式产生了质疑,温州经济发展之路充满着艰辛和传奇。

温州发展模式是否仍有生命力,温州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究竟如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前不久在温州参加“贯彻十九大·打造铁三角”采访活动时发现,近几年温州通过转型和创新发展,经济逐步走出困境,目前已企稳回升,出现全面复苏新迹象。

金融生态基本修复

2011年温州民间资本断链风波颇受外界关注。温州一些企业主由于急功近利、只看中短平快项目,在短期内投资过度,造成资金断链,致使互联互保的相关企业遭受牵连,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家企业倒下,多家企业银行账号被查封,资金周转困难。一时间出现了老板跑路、企业倒闭、民间借贷停滞、银行贷款不良率不断攀升的艰难局面。

对当时的状况,包括温州本土企业对未来发展并不看好。然而经过几年转型调整,温州金融生态基本修复。

前不久,温州市市长张耕在“贯彻十九大·打造铁三角”主题外宣活动启动仪式上向记者介绍,温州银行贷款不良率从最高峰的4.68%下降到目前的2.17%,金融生态基本修复。

从张耕所透露的数据中不难发现,温州在控制银行贷款不良率方面下了不少苦功。

据当地一家银行行长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金融风波发生以后,温州市政府按照“企业担一点、银行让一点、政府帮一点、司法快一点”的处置思路和方法,在“保企业”和“保银行”之间寻找平衡点,有序去除企业过高的信贷杠杆,大力清除市场上的僵尸企业。同时,将风险企业划分为保护、帮扶、破产重整、逃废债务等4种,分别予以扶持、协调、处置与打击。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温州市成功处置不良贷款1780亿元,且不良化解速度快于不良新增速度,不良存量持续下降。与此同时,温州担保链(圈)的规模明显下降,资金链风险趋缓。截至2017年6月末,辖内给3家及以上企业提供担保,同时又被3家及以上企业担保的企业219家,较2012年末减少997家。

民企普遍呈现发展新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温州通过转型升级,特别是对传统制造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证券化、时尚化的“四化”改造提升,使企业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

据了解,今年1至9月份,温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2.78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25.6%,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领军、高成长型企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189.73亿元、57.76亿元,同比增加7.5%、12.9%;入选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52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入库“专精特新”培育企业2542家,数量、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

温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李雄伟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温州积极围绕电气机械及器材、鞋革、纺织服装等十大传统制造业转型,实施智能化、信息化、证券化、时尚化的“四化”改造提升,取得较为显著成效。

为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化改造,温州深入实施“两化”融合计划,大力实施万家企业上云计划,加快“行业云”和智慧园区“区域云”建设试点,成立了温州市“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工作推进专家组,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值得一提的是,华峰集团等7家民企,还入选2017年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同时,温州针对温州经济发展中人多地少、产业集聚缺地的短板,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建设。2013年至2016年建设104个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园,规划面积约1.93万亩。至2017年10月,已竣工小微园76个,竣工面积1619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约2500家,2016年实现工业产值209亿元。

李雄伟表示,小微企业创业园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2017年—2019年,全市新规划小微园共34个(其中2017年计划开工22个),总规划面积7413亩,其中规划面积300亩以上的有7个。同时,利用低效用地、闲置厂房新建(改建)小微园,为温州产业集聚找到了发展突破口。

今年1至9月,温州新增主板上市企业3家,海外纳斯达克上市1家,新三板挂牌9家,完成股份制改造90家,全市已形成超过200家的拟上市企业梯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