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双创”新引擎动能显现 助推体育产业发展

2016-08-15 10:23:00

 

来源: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首次将“双创”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回顾了2015年“双创”释放的成果,通过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举措,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双创”新引擎的动能逐步显现。在此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提高,体育产业的各要素也得到释放和积聚,体育产业出现井喷式发展。

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1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等文件的出台,从政策上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在需求和供给两端提出方向和保障,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25年达到5万亿体育产业规模和2022年3亿人参与冰雪这样两个巨大的发展体量,为“双创”新动能在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释放找到了抓手。

“双创”之所以能够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其核心在于政府综合施策来改善民生,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的国际地位所激发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活力。

一、“双创”新动能持续满足体育消费新需求

从市场的需求侧来看,人们体育消费的行为、偏好、习惯和能力与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息息相关,与体育产业的行业分布、业态形式和市场细分空间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规模也得到迅速提升,体育产业增加值到2014年底占当年GDP总量的0.64%,2015年约7%,增加值远超4千亿元。尽管体育产业发展较快,但仍难满足人们对体育健身需求增长需要。

(一)“双创”新动能有效催生体育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体育消费

“双创”点燃并释放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体育产业传统业态、市场乃至技术继续引领体育产业发展动能由强变弱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体育”、“物联网+体育”、“3D打印技术在竞技体育和健康产业的应用”、“大数据支撑下的智慧体育”等新技术的应用模式,为体育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市场,创造了新的动能;体育产业的社会性和文化特征,在“双创”和产业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体育+”的各种业态形式得到空前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医学技术和仿生技术等的发展,催生了电子测距测速仪、智能体育场馆、体育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纳米服装和碳纤维体育器材与设备、运动康复与健康诊断等等,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空间和领域,促进体育消费。

(二)“双创”新动能倒逼有关政府部门加速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围绕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利好,“双创”动能释放的活力增强,无论企业和个人还是相关体育组织或协会,都想分切一块蛋糕。针对逐步开放、多元的市场主体,从政策、制度和管理上,做好顶层设计。一是要有效规范和管理,避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以次充好,干扰市场经济秩序;二是要合理规划和培育体育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孵化优质项目和企业,努力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人物或企业。这不仅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做好商事研究,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而且要敢于对自身“动手术”,推进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为企业和个人、为各种体育产业发展要素松绑,真正发挥“双创”新动能。

(三)“双创”新动能可以有效激活潜在的体育消费市场

在体育的竞赛表演、健身娱乐、技术培训与咨询,体育无形资产、体育旅游、体育用品等消费市场中,由于体育产业所具有的产业间的高关联性,使其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类型,其市场容量和规模超出其他产业类型。在持续稳定发展现实体育消费市场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创造和创业,逐步扩大并探索新的“一产+体育”、“二产+体育”、“三产+体育”的市场融合模式,激活潜在体育消费市场。以传统体育项目“足球”、“篮球”、“田径”的产业发展为例,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体育产品基础材料的选育与开发(一二产)、体育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二产)、体育产品的应用与推广(三产),以及举办不同规模和形式的社区体育、农民体育等体育赛事活动(一二三产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发展的体育产业链条,有效地培育和开发体育消费市场。

二、“双创”新动能加速创造体育市场新供给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很快,但其所占GDP总量比重较小,这与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产业发展没有得到足够释放有关。13亿人口的中国,9亿劳动力资源,“双创”释放的活力不仅仅表现于人们的创新创业和创造,更表现于人们饱满的精神追求和对健身健康需要,这为体育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从体育产业供给侧来看,产业供给总量不足,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需进一步优化。

(一)“双创”新动能加速推进体育服务供给

围绕全民健身计划2020年发展目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1.5万亿的体育消费规模。这样一个体量的市场空间,人们为追求社会认同和尊严,对体育场地和服务需求非常迫切;政府为完成这一目标,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势在必行。通过政府购买、社会资本投资和体育公共组织投放,盘活现有体育资源、挖掘市社一体、城镇一体、乡村一体的体育公共资源,围绕市民和农民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提供有效的适合不同群体、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体育公共服务资源,满足人们体育健身健康需要。在体育公共服务的投放上要统一筹划,逐一落实,一个社区、一个乡村、一个场地或场馆、一个项目或赛事,扎实推进,落地开花,使其真正惠及每个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反作用于“双创”动能的释放,人们在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福祉的同时,在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环境中增进共识、形成合力,迸发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力。

(二)“双创”新动能加速创造体育项目供给

体育项目供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供给不足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提质增量、对存在无效供给的体育项目进行重新布局和优化;二是有效创造、挖掘和推广新兴体育项目,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选择多元的运动体验空间。就传统体育项目而言,足篮排、田径、体操、游泳、乒羽网,以及传统武术等项目,除在为国争光的竞技体育领域大放异彩、在群众体育中喜闻乐见和广泛参与外,人们的参与方式、项目的游戏特征和健身功能在新的市场环境和人们对精神追求、文化需求下,在“双创”的驱动下将会得到很好的开发,即使存在无效供给的项目,也会在“双创”的推动下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譬如举重项目,经过改造,已经在塑形、康复训练等方面得到人们的认可。“双创”新动能加速创造和培育了新兴体育项目。目前,人们广泛参与的“健步走、马拉松、毽球、野外生存、瑜伽、综合格斗”等项目,参与人群的规模、带动体育产业的规模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随着“双创”动能的逐步释放,面向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特征的运动项目会加速产生,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三)“双创”新动能加速创造体育赛事供给市场和领域

“双创”新动能在加速创造体育赛事供给市场和领域,一是源于“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的具体要求,提高了人们捕捉体育赛事活动市场机会的能力、提高了体育赛事活动组织、策划和举办的效率、降低了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成本和风险,更加有效地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到体育赛事活动中来,不仅盘活了社会的闲散资金,而且极大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二是源于对职业体育创新性改革,逐步健全的职业体育政策制度体系,为职业运动员和教练员“松绑”,使更具表演性、观赏性、竞争性和社会性的体育项目走进千家万户、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走进千家万户,通过盈利和非盈利体育赛事活动,不仅使体育项目得到推广和普及,而且极大地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三是源于对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的创新性改革,“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使俱乐部等民间体育组织的内部管理更加科学,横向体育组织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其市场主体的作用逐步显现。

三、“双创”新动能助推体育产业发展

“双创”新动能在需求和供给两端的释放,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需求刺激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供给推动需求的多元和规模。同时,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市场,绝不是需求与供给规模和效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供需均衡,满足效率和公平的前提下有序发展的总和。体育产业丰富的发展内涵,使“双创”新动能助推产业发展的载体明确,路径畅通,效果明显。伴随体育产业规模增加值贡献率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为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