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共享单车融入城市 亟须管理措施跟进

2017-01-01 10:30:00

 

来源:

短短8个月的时间,摩拜单车已经在上海投放10万辆单车,这一数字也让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单车城市。但包括摩拜在内的所有共享单车仍面临诸多制约,比如慢性道路设施规划建设需要创新,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机动车合理分配路权问题等。

今年以来,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共享单车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单车在国内城市的发展空间会比网约车大得多。像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每天出行的人都在几百万。以摩拜单车为例,目前,它在上海投放了10万辆单车,按照每辆车一天用5次计算,总共才能满足几十万人次的使用需求。从全国范围看,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单车的需求量就可能高达几百万辆。资本看好共享单车也是对其市场潜力的肯定。

事实上,在共享单车之前,很多城市都在推行公共自行车。比如杭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北京也有类似的公共自行车。但公共自行车是固定桩的,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目前摩拜单车的租赁模式对于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大方向是对的,但还需要将其纳入现有的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包括政策、社会资源、管理、规划等方面。但不管怎么说,共享单车模式已经领风气之先,且有庞大的市场,加上也契合绿色出行的思路,看起来发展前景很“美好”.

不得不提的是,共享单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利用了很多互联网的技术,比如准确的GPS定位、二维码解锁等等,在使用的便利性上无疑有了质的飞跃。但也带来了一定的缺憾,比如为了减少损耗,车身和轮胎都不是太轻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骑行体验。同时,随着共享单车的高频使用,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广受关注的“单车遭破坏”问题,摩拜单车方面表示,自入市以来,曾多次被人为破坏,针对这一现象,摩拜单车做了一些预防措施,但从实际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公共自行车,如何将发展融入城市管理,考验着各方的智慧。

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事物,并非十全十美,许多问题的确需要在运行中逐渐规范与完善。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些问题都是由城市现行的公共管理滞后于新事物的成长造成的。因此,单靠单车自身似乎无法完全解决。一方面,“共享”本身就是一种自律性理念,既需要政府部门为共享型经济模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更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通过自律实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另一方面,共享单车是绿色出行的创新模式,这个创新能不能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在管理措施上跟进。我们一边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一边却对支持绿色出行缺乏准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足、路权分配并不合理。只有解决好了这些矛盾,才是共享单车问题的治本之策。

不过,随着这种新商业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规模化生产后单车造价及运营维护的成本都会降低,消费者形成习惯频繁使用后,企业收益会提高,期待这一创新模式、绿色产业、共享经济实现健康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