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中信策略:资管新规提升A股长期配置价值 风险偏短期

2017-12-11 11:14:00

 

来源:微信公众号CITICS策略

投资要点

“资管新规”是短期市场和机构持续关注的焦点。在前期报告中我们多次指出,预计资管新规(意见征求稿,以下简称“新规”)对A股的中长期影响偏正面:新规正式实施后,将使得以前很多与股市竞争资金的资管产品,在风险重估后收益率空间受限,股市相对配置价值提升。但是,在近期与机构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规带来的市场预期依旧紊乱,投资者特别关心新规预期引发的短期波动,特别是叠加流动性“年关”后的影响。本报告再论“资管新规”,从机构与政策博弈,以及对A股影响机制两个角度出发展开分析。

机构与政策“博弈”,新规落地预期紊乱,但市场担忧趋于缓和。

预计新规政策落地前仍有调整空间。与2月媒体报道的《内审稿》相比,1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内容范围上没有太大变动,只是明确和升级了部分规则的要求。但是,对于受新规影响,调整压力比较大的银行等机构,仍旧处在与政策“博弈”的阶段,机构会争取更宽松的空间和更长的缓冲期。市场预期紊乱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规最终稿正式发布之前可能还会有调整。

政策最终会在规范原则和衍生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对于资管行业,新规整体趋严的方向不变,稳中求进的风格下,其节奏和力度的调整会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不能因为金融监管而触发新的金融风险;2)刚兑打破的过程不能影响社会稳定,这是个长期的过程;3)不能对实体经济融资规模和成本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考虑到机构和市场的接受程度,新规最终会更有弹性。以银行理财为例,截至2017年6月,产品余额中有20.9万亿(73.4%)投向实体经济,且多以非标形式;全部理财中4.6万亿(16.1%)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以3M~12M为主,而非标期限一般至少在2年以上。且非标大部分投向于实体经济,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在2019年6月(过渡期结束)之后到期,这会引发非标到期后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另外,由于新规对资金池业务和期限匹配的限制,理财产品兑付上也可能面临资金池“水落石出”的流动性风险。我们认为,考虑到潜在冲击,特别是考虑到对非标的影响和流动性风险,意见征求后的新规会宽松一些。

新规提升A股长期配置价值的同时,带来的风险是短期和结构上的。

流动性趋紧和刚兑打破提升利率,影响估值。除了流动性因素推升无风险利率,市场还担忧,随着刚兑打破,信用利差拾级而上。我们认为:1)就估值而言,无风险利率缺乏长期处于高位的支撑因素,因为这一轮利率上行更多是监管预期导致的“看短做短”行为。虽然随着刚兑打破,信用利差会上行,但考虑到节奏,这也是个长期的过程。2)配置节奏上,12月份依然是“看长做长”布局2018年A股的难得时点,特别是对于最近的一些超跌龙头;而债的配置时点要等到明年3、4月根据CPI趋势再做研判。

结构风险主要源于定增产品的资金关联。在过去几年A股定增大发展的环境下,不少存量的理财产品通过定增优先级进入权益市场(2015~2016A股定增规模3.18万亿),定增到期后,由于减持新规的束缚,无法完全退出兑现。存量的堰塞湖+减持新规+资管新规=定增股份兑现动机更强。随着理财产品关联的资金池业务也受到限制,定增股份在减持时会越来越少考虑股价因素。因此,有定增减持“包袱”和业绩承诺压力的个股,我们建议谨慎对待。

风险因素:利率水平进一步抬升;资管新规最终稿的严格程度超出市场预期;2019年之后到期的非标规模超出市场预期;定增退出难度超出预期。

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指出,预计资管新规(意见征求稿,以下简称“新规”)对A股的中长期影响偏正面:新规正式实施后,将使得以前很多与股市竞争资金的资管产品,在风险重估后收益率空间受限,股市相对配置价值提升。但是,在近期机构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规带来的市场预期依旧紊乱,投资者特别关心新规预期引发的短期波动,特别是叠加流动性“年关”后的影响。本报告再论“资管新规”,从机构与政策博弈,以及对A股影响机制两个角度出发展开分析。

“资管新规”是短期市场和机构持续关注的焦点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监管政策频出,尤其是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是近期影响二级市场风险偏好最核心的变量。对新规的预期不一致,是驱动机构投资者近期“看短做短”交易行为的关键。

在此影响下,市场波动在最近两周反弹回升,并于上周到达年内新高18.0。从中信29个行业本周涨跌分布来看,依旧反映出比较明显的“超涨补跌”和“超跌补涨”格局,周期板块领涨,金融、家电、食品饮料领跌,这是典型的由交易性行为、而非基本面因素导致的市场表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中国波指有所回调,也说明随着对新规认知的加深,投资者情绪有所缓和,我们认为这是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反映。

机构与政策“博弈”,新规预期紊乱

市场预期为何不一致?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新规目前还是“征求意见稿”的状态,到最终版本发布之前,仍有调整空间,对于压力比较大的银行而言,仍旧处在与政策“博弈”的阶段。如果机构层面反馈比较强烈,考虑到对金融风险、实体经济融资等维度的影响,资管新规的意见征求稿最终可能会相对宽松一些。

尤其是大量理财产品将受到限制的银行,对于新规的反映最大。根据媒体报道,本周五(12.8)深夜,中银协紧急发布声明,一方面,澄清不存在网传的10家股份制银行联名上书情况,另一方面,也表明“相关政策的意见建议尚在讨论整理过程中”。我们不去讨论任何未被证实的网络舆情,但是这件事情可以从侧面反映,对于机构而言,哪怕设置了过渡期,监管新规的执行落地还是会有极大的难处,这些难点很可能就是机构与政策博弈的内容,也是市场预期相对紊乱的地方。

那么最终政策将怎么调整?哪些地方会放松,哪些地方难有回转余地?我们认为,对于资管行业,新规整体趋严的方向不变,稳中求进的风格下,其节奏和力度的调整会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不能因为金融监管而触发新的金融风险;2)刚兑打破的过程不能影响社会稳定,这是个长期的过程;3)不能对实体经济融资规模和成本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1)不能因为金融监管而触发新的金融风险。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如果说打破刚兑、限制期限错配会导致大量存量产品出现支付困难、规模萎缩等现象,从而引发新的金融风险,那么这些方面的政策可能会缓冲落地。

(2)刚兑打破的过程不能影响社会稳定,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比如,新规建立了投诉机制,但与此同时又严格规定打破刚兑,这就使得投资者可能有渠道申诉,却难以解决实质性问题,进而造成不稳定因素。从维稳诉求出发,打破刚兑的具体落地方式和落地期可能尚有讨论空间。

(3)不能影响实体经济融资。以银行理财为例,2017年上半年银行理财总规模小幅下降,但是投向实体经济的余额仍在增长,大量是以非标形式,截至2017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中有20.9万亿(73.4%)投向实体经济。银行理财多以3M~12M为主,而非标期限一般至少在2年以上,有的甚至5年以上,若资管新规对非标的管控严格落地,对于投向为房地产、城投平台的非标融资理财产品,冲击非常大。对于影响实体经济融资的非标产品,可能后续政策会有调整余地。

新规对A股的负面影响是短期和结构上的

新规提升A股长期配置价值的同时,带来的风险是短期和结构上的。在前期报告中我们已经明确提出,中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对于权益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通过降低传统所谓“高收益、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相对抬升稀缺的优质权益资产的收益率,而直接影响并不大。那么,为何新规发布后,短期确实导致了A股市场波动拉大呢?我们认为,主要反映了市场对以下三个问题的短期纠结:

刚兑打破过程中,利率抬升

就近期的利率走势来看,无风险利率尚处高位,信用利差并没有持续抬升,而市场所担忧的是,随着刚兑打破的逐步实现,信用利差也会逐步向上。

整体利率抬升对于权益市场配置有两方面的影响:第一,如果利率长期处于高位,影响A股估值;第二,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而言,影响股、债配置比例。对此,我们的观点是:

(1)就估值而言,我们认为无风险利率缺乏长期处于高位的支撑因素,因为这一轮上涨更多是监管预期导致的“看短做短”行为,而没有通胀的因素在内(具体逻辑可以参考我们的12月策略月报),预期未来走势向下。虽然随着刚兑打破,信用利差确实会无可避免地进入上行阶段,但两者的综合效应会使得整体利率走势趋平,对A股估值的影响不大。

(2)就大类资产配置而言,我们认为12月份是股市难得的入场低点,而债的配置要到明年3、4月份根据CPI数据研判:利率债的配置时点需要等到明年2、3月的CPI数据公布,如果CPI偏紧,那么国债利率将见顶回落,利率债迎来配置佳点;而信用债预期还会有一个利差外扩的过程,配置时点尚需等待。

流动性风险“水落石出”

在过去几年A股定增大发展的环境下,目前依然有不少存量的理财产品通过定增优先级进入权益市场(主要都是2017年进入),定增到期后,由于减持新规的束缚,无法完全退出兑现。在严控期限错配的背景下,这部分理财产品会面临很严重的兑现问题,流动性风险将随着理财产品的逐渐到期而“水落石出”:

一则如果理财产品到期,定增未到期,面临无法兑现问题;

二则减持新规下,哪怕定增到期,也不能完全兑现退出;

三则由于存量资产池不能有新的资金进入(过渡期内,“新老划断”),所以当面临理财产品到期的兑现压力时,哪怕股价已经跌破定增价格,也必须要卖出,收益率难以保证;

对此,我们认为,对于有理财产品配资优先级的股票而言,确实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如果风险暴露造成的影响过大,很可能在后续银行与政策的博弈中,会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调整。

非标何去何从?

截至2017H1,银行理财余额中还有16.1%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28.4万亿元的理财余额总量计算,一共4.6万亿,而非标大部分投向于实体经济,期限通常在3-5年,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在2019年6月(过渡期结束)之后到期。

对于这一部分资产的处理,该如何落地?如果严格执行资管新规,确实面临非常大的难度,而且由于非标大部分投向实体经济,所以很可能触及监管的硬约束: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对此,我们认为,非标这一块的落地难度太大,最终执行起来可能还是会有一定弹性,不会“一刀切”,随着机构和政策的沟通与博弈,对于非标的担忧会缓和一些,政策面也应该会结合实际做出相应调整。

风险因素

利率水平进一步抬升;资管新规最终稿的严格程度超出市场预期;2019年之后到期的非标规模超出市场预期;定增退出难度超出预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