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资金空转”再现 企业融资“冰火两重天”

2020-04-18 08:38:00

 

来源:互联网

“资金空转”再现 企业融资“冰火两重天”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漫游 上海、北京报道

“现在票据贴现和存款的利差达到100BP以上,很多企业拿着票据贴现后的资金购买银行理财或者大额存单。”某城商行信贷人员坦言。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资金空转的情况再度冒头。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企业贷款利率、票据贴现利率与银行理财收益率利差较大。如此操作有两个好处,对于企业而言是赚取了一定利差,对银行来说是完成了存款指标。

不过,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资金空转”套利。部分缺乏抵押品、经营业绩不佳的小微企业仍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即使拿着票据进行兑付,得到的少量资金也会投入生产。受疫情影响,一方面是生产收缩,对贷款资金的需求降低;另一方面是现金流出现问题继而影响还款,这两方面对银行完成普惠型小微指标及资产质量带来严重考验。

套利诱惑滋长

受疫情影响,部分公司一季度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不过,记者梳理发现,为实现盈利,一些公司选择借助投资理财。如闽发铝业(002578.SZ)公告称,该公司一季度实现盈利,与银行保本理财收益增加有关;东方精工(002611.SZ)亦披露业绩预告称,公司以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的投资收益同比显著增长,对公司2020年一季度整体损益情况产生了积极影响。

存款及理财产品与票据贴现的利差,正吸引着更多企业通过贴现获得流动资金。“对企业而言,票据的用途是很有限的。”某国有银行公司部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上下游企业不希望收票据,用票据交易和现金交易的价格有时也不一样。”

这一情况也反映在近期公布的数据上。央行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数据和社融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0.8个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19万亿元。

在实体经济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社融数据出众的表现引起了更多关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在分析中提到,上述结果有一种可能是流动性进入实体后又重新回流至金融体系。

李奇霖指出:“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步入衰退的大背景下,大部分行业的需求在萎缩,投资实体的赚钱效应较弱,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很大。在这种情形下,不断地降低融资成本,给实体注入流动性,可能反而会使企业将低成本资金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理财、信托或基金专户甚至股票),用于套利。比如某股份行在4月5日发行的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是3.83%,同期1YAA+中短期票据的到期收益率为2.34%。这样的利差,企业如果发行债券用于购买理财,能获得超过150BP的收益,其风险收益比可能要高于投资实体。”

“资金是否空转”的质疑引起了业内讨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类似操作确实存在。

“我所了解到的企业套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拿贷款资金买银行的大额存单,我们当地的一些小企业可以从银行以3.85%的利率批下贷款,而很多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都在4%以上,这就存在套利空间。还有一种方式是企业拿票据贴现后的资金去存款,贴现利率与银行存款的利差就是套利所得。关键在于,企业的这波操作对银行来说,贷款指标、存款指标都得到满足。”前述受访某城商行信贷人员告诉记者。

银行对这一行为是否知情?浙江某农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告诉记者:“银行只能监控到企业的第一手交易。如果企业拿着银行的贷款去做存款套利,比如企业将这笔贷款资金用去生产,剩余的自有资金去存款,这笔存款是来自贷款资金还是存款资金,很难说清楚。”

一位资深票据人士分析道:“某企业用自有资金(或者低息借贷)购买国股银行年息3.5%大额存单,然后将大额存单质押给存款行,开出全额保证金的国股银行承兑汇票;随后,企业拿着开出的票去其他银行贴现(少数票据在本行贴现也可以),贴现利率在2.5%左右。如此操作,在不考虑本金损耗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实现账面1%收益。”

“发放承兑货票成了一些银行揽储的工具。”上述国有银行公司部人士补充道:“一些企业在银行贷款后不产生流水,部分银行为了扩充存款规模,会提出给企业开出高于贷款需求额度的票据,这样在满足企业贷款需求的同时,在银行也能产生存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