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SAP全球副总裁董志刚:重视中国市场、ERP价格趋向更亲民

2021-08-07 18:08:22

 

来源:互联网

SAP全球副总裁董志刚:重视中国市场、ERP价格趋向更亲民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上海报道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自1990年由美国Gartner公司提出,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在大众认知层面,ERP软件使用成本较高,似乎一直是大型企业的“标配”。针对这一“误解”,德国商业软件巨头SAP(思爱普)全球副总裁、中国联席总经理董志刚指出:“全球排名前2000名的大企业中92%是SAP的客户,但另一个事实是,SAP服务的客户中80%是中小型企业。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ERP软件的价格将会更亲民,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用得起SAP服务,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SAP成立于1972年,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全球ERP市场中长年占据第一的宝座,深耕中国市场26年并见证了中国企业数字化的进程。尽管长期受到中国本土厂商的“抢食”与竞争,赛迪顾问《2020-2021年中国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公有云的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以及国内公有云ERP细分市场中,SAP仍占据着第一位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说ERP云化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与欧美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SAP如何抓住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如何看待来自本土厂商的竞争?……针对这些业界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董志刚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并一一作出了解答与回应。

持续加大中国市场投入

《中国经营报》: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的领导层,你觉得国内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哪些特点?

董志刚:SAP进入中国26年,可谓见证了中国企业应用软件、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在企业软件发展的早期,中国距离发达国家的软件水平有较大差距。而在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中,中国正在抓住变革的机会,通过政策激活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我看来,国内新一轮数字化变革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与欧美国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由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是由政策驱动的,同时软件服务商、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自动化技术供应商、金融机构,还有机械制造、家电等传统企业纷纷涌入数字化产业。

第二,非常重视技术发展,但对管理能力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当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时,要具备从市场获得长久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在数字化技术发展成熟后,数字化转型的管理工具将成为下一轮的“热点”。

第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业上下游的合作协同相对缺乏。据第三方数据统计,国内已产生600家以上平台型企业,因还处于跑马圈地抢市场的阶段,平台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我们认为,未来数字技术供应商之间,将从单纯的竞争关系升级为竞合关系,也就是说平台之间既竞争也合作。

《中国经营报》:外资品牌在国内发展,面临的一个长期课题是如何克服“水土不服”问题,SAP在这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董志刚:“在中国,为中国”是SAP一直坚持和倡导的,中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过程中,SAP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在投入方面持续加码,比如在上海设立了德国总部之外的第二大研究院,在成都、大连、西安等地设立了较大的研发分支机构。战略上重视之外,SAP在中国设有针对国内市场需求的研发团队,与相关商业机构合作解决本土化问题,建立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比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SAP实行了四大举措:一是把国外先进的理念应用及实践带到国内;二是实现与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互融互通;三是通过一些合作伙伴的联合,由合作伙伴研发具有特定需求的APP,SAP协助推广;四是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打造行业云。在后两种途径中,SAP更多地扮演赋能的角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