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牧场扩张的“隐性”成本

2021-08-08 02:39:32

 

来源:互联网

牧场扩张的“隐性”成本

自11月17日,现代牧业负面消息集中爆发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跌幅超过20%。中银国际预计,近期现代牧业仍存在下行压力。

这也使得德银对现代牧业维持“沽售”评级,他们认为,搬迁将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增加废弃物管理成本和资本开支,而且,通山牧场的搬迁可能只是一个开端,其他牧场是否出现连锁反应将成为新的风险因素。另外,品牌形象能否在近期负面报道中避免受损也存在疑问。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该系列事件最大的影响在于对整个行业的冲击。在工信部“双提”方案及各部门乳粉政策的引导下,自建自控奶源成为乳制品企业长远发展的标配。业内外资本方也将此看做一个商业机会,纷纷涉足。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以来,已经有几百亿元的资金投向牧场建设,其中不乏恒大、马云等产业大腕的跨界投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作为国内万头牧场先行者的现代牧业,近期危机频发,自然会影响到这些资本的信心,产生连锁反应,比如相关产业的银行放贷。“如果近期的这些恶性事件没有妥善处理,那就会给资本方一个信号:大规模牧场不适合中国国情。”有行业专家告诉记者,这样的话,资本方一旦退出,那中国原奶的建设和投资会进入一个退缩期,“双提”也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原本牧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风险系数高等因素就是企业和资本方最为忌惮的。如今现代牧业事件的接连曝光,也让企业意识到,此前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可能随时爆发的“定时炸弹”,这样一来,很多新进入者或许就会重新测评牧场投资的经济理性。

资本方可以“临阵脱逃”,当局者却无法置身事外。无论如何,中国奶业发展历程和方向,都要求国内自备大量的奶源和牧场,这个行业趋势和前景是明确的。这也就要求行业内的企业必须耐得住寂寞,不仅投入在奶牛、牧场面积等可以明显产生牧场回报的方面,也要不吝惜花钱去买一些“保险”,诸如环保设计、污染防范这些无法直接产生回报的投入,有可能会拖累牧场的扩张周期,会分摊资本而降低了奶牛的规模,但却恰恰有可能成为牧场生死存亡的关键点。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李冰采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