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商业新边界的定义值得探索

2015-08-11 10:22:00

 

来源:

对“赢者通吃”的迷信,使得互联网经济失去了明确的边界,但企业的业务不能无限地扩张下去,对新边界的定义值得探讨。

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和实体经济的不振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奇特景观。

今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业关店统计在微信朋友圈传播。无论真假,上半年实体经济的低迷人所共知,其惨淡经营有时被拿来质疑“互联网+”创新是否伤筋动骨,得不偿失。

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片热火朝天。一连串政策,启蒙了“草根”创新创业,降低了创业创新的门槛。政府对于互联网经济的思路是先发展后规范,强调放手发展,所以创新创业如此繁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是由无数个快递小哥支撑起来的。无论是旅游、租车、零售等典型消费经济,还是电信、金融、传媒、房产、医疗等传统高壁垒行业,以及汽车、电子等传统制造业,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在改变与颠覆着现实经济与生活。

但是,互联网经济不是“小而美”,行业的整合初见端倪,方兴未艾。按照平台思维,行业追求的趋势无非是规模增长,赢者通吃,市场往往最后只有一个胜出者。例如,滴滴和快的以战促和,红包大战持续几个月,双方投入了几个亿,这场你死我活的竞争最后却以达成合并而告终。这样的结果,不应令人大跌眼镜,因为这是互联网经济的一条基本规律。

无独有偶,优酷与土豆的合并、赶集与58同城的整合,都是打不赢就快速联姻的代表作。这种集中整合,在传统行业往往是难以想象的,也难怪传统企业家对此大呼匪夷所思。他们抱怨互联网企业不按规则出牌,问题是,颠覆者总是追求出其不意,互联网时代要求企业有更加敏锐的市场感觉。

反对者们说,“德国制造”从来不讲互联网思维。其实,敢为天下先,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和美国企业几乎并驾齐驱,引领潮流。比如,BAT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市值,并与美国互联网企业形态一一对应,但德国制造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企业。而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到了中国市场又经常水土不服,从eBay,Netflix到LinkedIn,常常显得保守固执,商业模式创新与国内消费者的习惯不太合拍,所以,市场一直被国内互联网企业所独霸。

但是,优步的出现正在改变这种状态。优步似乎粗野而无所顾忌,从私家车切入中国市场,做滴滴快的之前不便涉足的业务,倒逼滴滴回应以快车和顺风车。商业模式的亦步亦趋,容易让企业丧失互联网经济的引领权和话语权,更会让一些企业手足无措,神州专车的“Beat-U”营销引来一片嘲笑声,优步开始改变市场规则,并塑造了对己有利的行业格局。

所以,虽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走到了世界前列,我们仍要居安思危,不断探索如何促进更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从整体上看,互联网经济还处在蓬勃发展的成长期,需要继续引导传统产业接受和采纳互联网思维。随着“互联网+”11大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推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还会不断涌现。真正发挥“互联网+”的威力,要给“+”的对象共赢的感觉,甚至于发挥其较为主导的作用,因为谁都不想成为别人平台上的附庸,更何况那些传统企业往往掌握了非常核心而且不可或缺的资源。如果把“互联网+”看做是一个心脏搭桥手术,原来的行业就是那个有所堵塞的心脏,不管怎样,仍是核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怎能撇开线下的宝贵资源。

跨界思维促进了创新,但也伴随着超常的竞争。受到追求规模动机的驱动,互联网企业的扩张,导致它们不可避免地进入对手的领地。例如,乐视和小米互相进攻对方的核心领域,小米盒子推出网上视频内容,乐视也推出了手机制造业务。“破格联盟”的出现,其实也是因跨界而产生的行业间对立。

所有这一切,固然都在“跨界思维”这一互联网概念之下。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对于“赢者通吃”的迷信,使得互联网经济失去了明确的边界,BAT处处实施“入城大战”,谁也不知道它们最终的商业边界在哪里,但可以确定,企业的业务不能无限地扩张下去。某种度的把握,对新边界的定义,将在未来若干年里,从不少失败教训中,被慢慢探索出来。

投资热点排行榜公众号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