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快结宝”为何不会被看好

2016-03-15 14:20:00

 

来源:

本周,一款叫“快结宝”的票房结算工具横空出世。它可以通过基金垫付的方式,让电影投资方最快在影片上映15天后(此时影片很可能还没下档),就可以拿到80%的票房分账款。

按照原有的票房结算流程,先从电影下档开始算起,票款再从影院归结到院线,再到中数或者华夏,最后到投资方,前前后后共有六七个环节,整个流程走下来,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这个漫长的结算过程,经常让手头有不少影视项目的投资方处于“无米下锅”的抓狂状态。

“快结宝”的出现,无疑有助于加快电影行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但欣喜之余,发现这款产品还存在着资金量小、既得利益方难平衡等诸多天花板,只能适用于体量小,且急于回收票款的影片,大范围推广可能并不容易。更何况,现在大体量影片的投资方更喜欢用卖出票房收益权的保底方式快速回收资金(《美人鱼》《港囧》都是类似的做法),这也让“快结宝”显得有些尴尬。

一位接近电影专资办的人士向娱乐资本论透露,像“快结宝”这样的金融产品,目前,“可能更多还处于概念阶段”。在杭州凡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唐龙虎看来,“每年80%以上的影片发行权都在大型民营发行方手里,这些发行方在原有的票房分账流程中属于既得利益方,他们能对这些票房进行截留,要对原有票房结算流程改革谈何容易?”

一项电影金融创新,揭示“票房分账潜规则”

“电影投资没法做,本来风险就大。好不容易做出一部,还迟迟拿不到钱,资金周转不灵。”在电影投资圈,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缓慢的票房结算过程,让不少投资方头疼,也让不少泛金融类公司大开脑洞。比如,最近出现的这款“快结宝”。

它的背后是由曲江风投、美霖资本、长安信托和环球联影等几家资本方共同成立的“中国电影票房结算基金”。具体到某一部影片,“快结宝”会先跟影片发行方(或电影投资方)之间签订代理协议,通过背后的基金提前支付属于投资方的票房分成,电影投资方不用再忍受长达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漫长账期”。

当然,由于能够提前拿到钱,投资方需要支付给快结宝这个平台1%-3%的发行代理费(即分给片方的部分),具体标准要根据投资方对资金需求的紧急程度,以及款项多少来确定。

平台发起方之一、环球影联董事总经理杨祎晨向娱乐资本论表示,最快的结算是影片上映后15天,投资方就可以拿到80%的票房分账。“因为,目前一些小体量影片,上映两周之后,虽然电影看似仍未下档,其实90%的票房就基本回来了。”这80%的票房分账款是快结宝支付的最高比例,其余20%票款,还是按照原有的票房结算流程走。

那么,15天拿到80%的票房结算款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跟之前的票房结算流程做一下对比。

1、观众--(在线购票平台)--影院

观众若为线上购票,购票平台与影院的结算周期基本为月结,即下月初结算上个月的票房款。仅有极少部分票房金额较高的影院,可与购票平台协商半月结。观众若在柜台购票,要么现金(充值卡亦视为现金),要么信用卡。信用卡的结算周期一般为周结。也就是说,若一部电影的密钥为1个月,全部票房款归集完整并结算清楚,影院需要花费约1.5个月的时间。

2、影院--院线

院线一般会按月将旗下所有影城的某一部影片的票房结算清楚,按照一般的财务周期,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

3、院线--中数/华夏

院线负责对某一部影片自上映至下档的全部票房进行结算,然后归集至中数或者华夏两家传统票房统计公司。全国共有47条院线,其数量且目前仍在增加,中数/华夏需要针对每一部电影,跟所有院线进行结算。

4、中数/华夏--发行公司

由于未经过详细统计,暂且预估在中影/华夏的滞留时间不低于1个月。

5、发行公司--制片方(主投方)

发行公司自中数/华夏结算分账款后,便需要与所有的投资方一起,就各种成本费用进行结算。这往往需要召开数次协调会议,这个过程,甚至远不止1个月。

6、主投方--跟投方

一个影片中,可能涉及多个跟投方,且每个跟投方的投资条件都可能不同。主投方与跟投方的结算过程,则可快可慢。我们暂且预计半个月。至此,结算时间则可能达6个月之久。

“快结宝”加速资金流动,但并未改变结算大格局

相比原有票房结算流程,“快结宝”之所以降低时间成本,主要是减少了中间流程,电影票款可以直接从影院和院线汇总到快结宝平台,然后直接分给投资方,或完全代理了出品方发行权的发行商。

理论上来讲,院线可直接向发行公司结算票房款。但一方面中数/华夏拥有票房监查体系,另一方面,许多影城或租赁或购买中数的数字放映系统,租赁放映系统的影院需要向中数分配一定票房款比例。同时,中数负责了大多数电影的拷贝制作,密钥发放,片方亦需要向中数付费。因此,一般的片方会选择中数或者华夏作为票房结算公司。

每年利用中数和华夏票房结算的资金至少占全国电影总票房的60%以上。真正利用快结宝平台结算的票房可能并不多。按照440亿的总票房计算,从这两家公司的账面上走的资金超过260亿,如果这些钱在这两家公司的账面上停留一个月,不仅仅可以收取部分利息,还可以循环使用。

一位电影制片人表示,“快结宝”的结算方式有一定风险。“除非国家新闻广电总局从源头制定一套新的结算制度,从买票到最后结算由广电总局统一做,这些钱都不经过中影数字或者是院线的手了。比如说我们开一个大账户,每一方都有一个虚拟账户,然后由这些虚拟账户来结算就会非常快。但如果不是广电总局来牵头做的话,改变现有的票房结算流程很难。”

在唐龙虎看来,如果快结宝的模式可以执行的话,肯定是个好事情,但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这个平台能拿到多少影片的代理发行权。真正大片和好片都会给万达、光线、华谊等这些强势的发行方。在原有的电影票房结算流程中,越靠近制片端,现金流越紧张。因此,占用上游的结算款,会成为一个通用的商业操作手法。

这意味着这些制片+发行的混合大公司,会是原有票房分成链条上的既得利益方,他们会尽可能久的占用电影票房的结款。“对于一些体量比较小或者急于回款的影片可以委托给快结宝发行,因为他可以提前结款。但每年80%以上的影片都集中在上述大公司手里,投资方依然受制于国内几家大型发行公司的拖款。所以,这种结算方式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票房结算格局。”唐龙虎表示。

为了保证回款,现在更流行的是保底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环球影联是去年8月注册成立的公司。而“快结宝”也是在去年下半年开始试水的。目前“快结宝”背后的资金体量并不高。“去年年底已经跟一部成本1000万左右的动画电影合作过,基金启动初期每个档期可以负担3-5亿的票款结算任务。”杨祎晨表示,平台目前还在跟中投证券和建银国际、浙商银行等投资机构协商,后续“中国票房结算基金”的资金池肯定会越来越大,能够负担的影片分账也会越来越高。

在上述制片人看来,中国票房结算基金的资金池是有上限的,目前,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投资方支付的1%-3%的发行代理费,以换取该笔资金的提前回款。“这相比一个基金正常10%左右的年化要低很多。所以,可能不会有太多投资机构愿意参与进来。”不过对于这一点,杨祎晨表示,“融资的时间成本是由平台承担,不过是在我们的盈利范围内的。贴钱的事情我们是不会干的。”

不过,3-5亿的资金体量让“快结宝”基本与票房超过10亿的大片无缘。试想,总票房10亿就意味着投资方从这一部影片中分得3.3亿左右,更别说像五一档、国庆档、贺岁档等这些黄金档期有可能多部大片扎堆上映。

从去年国庆档的《港囧》到今年春节档的《美人鱼》,我们发现,大片的投资方最喜欢的票房回收模式可能是出售他们的“票房收益权”或者是找到资本实力雄厚的发行方保底。《港囧》未上映,投资方真乐道就以1.5亿把47.5%的票房收益权卖给了21控股。这笔1.5亿的资金到位之后,真乐道将有机会快速推进接下来的项目,比如《印囧》;而今年春节档的《美人鱼》更有和和基金、光线传媒等多家资本方组团保底。

在一位业内的电影投资人看来,现在的大片都喜欢找一些自带资源的发行公司保底发行,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绑定发行公司,尽最大努力做好发行工作;另一方面,投资方可以在短期内拿到钱。而一旦有了保底方之后,“快结宝”的结算模式似乎就没有太多进入的机会了。

产业投资内参公众号

产业投资内参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