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农业基层创新成一号文件亮点 玉米难蹈“黑色系”飙价之路

2017-02-07 11:12:00

 

来源:

玉米难蹈“黑色系”飙价之路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虽然姗姗来迟,不过含金量却一点都不少。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近五年来,一号文件着眼于“三农”工作全局,这是本届政府一号文件的特点。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今年一号文件的核心。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文件中针对“三农”工作的具体内容,很多都来源于基层创新,亮点颇多。对于应对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业内也认为“思想上进步了,方向找准了,步骤措施可行”。

刚刚过去的2016年,从宏观层面来看,是供给侧改革的元年,具体到农业这一微观层面,也是玉米实施“镰刀弯计划”的第一年。同样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以黑色系为主的大宗商品出现了价格的狂飙,那么玉米因前期收储政策的改变和高库存压力而暴跌后,是否会重蹈“黑色系”的道路?

一号文件的新内容

今年一号文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举措。其中一个方面是“三区、三园、一体”。

“三区”,具体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园”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返乡创业园,“一体”指的是田园综合体。

上述“三区、三园、一体”的概念即承载了抓手的角色。在国务院新闻办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称,任何工作、任何政策如果缺乏平台、抓手和载体的话,往往落实不下去。此次一号文件格外重视和关注抓手、平台和载体的建设。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这是思路上的亮点。使农业生产向更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率的地方集中,有利于区域性品牌的培育,建立产业技术体系,有利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此外,一号文件对“三农”目标也有了新的概括,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生态保护方面,除了重视种植业之外,还要重视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如“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等。由种植业转到养殖业、优化农业产能,这样的部署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新领域。

在培育新动能方面,文件对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方面,均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如“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在政策放开的同时,也有如“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等严格的限制以及禁止项。

叶兴庆分析称,虽然有前置条件,但从总体来说还是向前走了一步。

对于当前出现的返乡创业人群,他认为,这是有针对性的现象,当前国内仍处于富裕农民、减少农民的阶段。不过要注意到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问题,需要从现在起就在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才不会使农村凋敝衰落。

对于文件中出现的基层创新,叶兴庆提到,这都是从地方实践调研中发现的,这也是为了想让更多的地方了解到这些基层的工作思路,而且中央倡导重视发扬基层创新。

供给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

“很多农民讲,(玉米)1.12元一斤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2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谈及他到黑龙江调研时的情况。

他说,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

由于中国此前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价格最高一斤定到1.12元。韩俊称,这个价格是不可以持续的。这么高的价格,收的玉米只能放在库里,东北四省区2014年政府政策性收储的玉米占到了88%。调研发现,即便是农民也认为“这个政策必须要调整”。

文件专门强调,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主要农作物的政策也不同,比如稻谷、小麦,坚持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玉米推进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新疆棉花,调整完善目标价格政策,改进补贴方式;大豆,调整目标价格政策。

上海汇易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咨询师李强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当前的整个改革方面更加清晰了。由于需要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小麦的价格在一定的范围内还会再下调。大豆会调高目标价格。至于玉米,相对以前更进了一步,“加快消化玉米等库存。”他预测,将来会大力发展燃料乙醇。未来2~3年是燃料乙醇快速发展或扩展的阶段,是一个布局产业的大好机会。

对于这“第一场硬仗”,韩俊评价实行的玉米收储、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有五个好处,即激活了市场、搞活了产业链、提升了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种玉米的基本收益得到了保障。

不会重蹈“黑色系”道路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玉米实施了“镰刀弯计划”,籽粒玉米调减面积3000万亩左右。而当年的籽粒玉米产量也较上年下降了3000万吨。当前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于玉米价格,资本市场(期货、券商)看多的占主流。从数据来看,玉米期货前20名主力持仓,多头主力基本上是券商系资金。

之所以看多,中粮期货研究院副总监付斌分析称,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于宏观逻辑的推演,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力量在去年黑色系商品表露无遗,即便玉米的产业情况不同于黑色系,仍然给资金带来想象空间。二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玉米的种植面积已经显露出缩减趋势,这是个不断发酵的潜在利多。三是因为收储政策的改变和高库存压力,玉米主力合约期价从2015年初的2500元/吨迅速暴跌至2016年的1391元/吨,这是2006年的价格水平,资金做多处于历史低位的玉米,安全边际高,想象空间大。

做空力量主要集中在产业资金,产业这块的逻辑基于产业链本身的供需和高库存。产业观点认为目前国内玉米库存过高,不好化解,以套保做空为主。当然今年产业资金在期货端的亏损也很厉害,因为价格持续上涨。

据文华财经数据,截止到2月6日,玉米期货市场沉淀保证金48.5亿元,单边持仓量2136535手,相当于2136.5万吨玉米现货量。一号文件发布后,首个交易日玉米市场增仓1031904手,新增流入资金12.3亿元。付斌对第一财经称,这种增仓幅度在玉米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可见资金押注玉米上涨的热情非常高涨,一般这种情况下价格会延续涨势。

他认为,市场上存在资金做多玉米的情况,但不是恶意炒作,也是基于政策预期的理性投资。至于能否演化成2016年黑色系还有待观察,因为农产品的产业状态和工业品还是有区别的,预计玉米会涨,但幅度和波动率会远小于黑色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