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马蜂窝是否已经放弃上市计划 还是降本增效在寒冬中谋求生存呢?

2019-04-28 11:19:00

 

来源:铅笔道

继去年10月“数据造假”事件,6个月后,马蜂窝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4月25日,脉脉上一名马蜂窝认证员工曝料公司裁员10%,有部门整体被砍掉,4月24日已经全部清空。消息发出不久,公关迅速行动,举报删除了帖子。行业低迷,互联网公司裁员已不是新鲜事。

半年前,马蜂窝被揭露数据造假,虽然后来提起诉讼,但是造假事实已落实锤,也就不能按照原先计划上市了。裁员瘦身,马蜂窝是否已经放弃上市计划,还是降本增效在寒冬中谋求生存呢?

一次性裁员10%

4月25日,脉脉职言上一名马蜂窝认证员工在平台上发帖:马蜂窝裁员10%,由部门整体被砍掉,最近下手,昨日清空。裁员大潮留下的是成功者吗?能踏实工作吗?那为什么比自己走了更难受呢?从字里行间推测,发帖者并非离职员工。面对同事被裁,语气中透露一丝惋惜。

马蜂窝员工在脉脉职言上的留言。

消息发出后不久,马蜂窝公关部门迅速删除了相关帖子。相关媒体采访马蜂窝内部在职员工,证实了以下消息:马蜂窝目前正在进行裁员,裁员人数占整体员工人数10%,受此影响,原定于近日举行的春季晋升也被取消。具体到裁员,目前是P7以下的HC全部被砍掉,这也就意味着很多部门会就此解散。

铅笔道试图向马蜂窝方面求证上述消息是否属实,发送邮件后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2018年堪称互联网最“失意”的一年。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裁员消息不绝于耳,独角兽公司也加入裁员大军。短短三四个月内,至少十多家互联网公司宣布裁员,京东、摩拜、滴滴、美团、知乎等。至此,2019年的裁员序幕缓缓拉开。

市场行情一路低迷,瘦身过冬成为每家互联网求生手段。有网友针对马蜂窝裁员事件评价,在大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公司裁员降成本是一项正常的经营举措,没必要紧急辟谣。

据了解,马蜂窝从去年被揭露数据造假,后来虽然起诉了乎睿数据和自媒体公众号“小声比比”,但造假行为已落实锤,公司业务至此大不如前。估值受到影响,上市计划控受阻。不得已下,马蜂窝降本增效,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或许是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数据造假影响上市之路

10月21日,一篇名为《估值175亿的马蜂窝,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刷屏网络。

在乎睿数据的完整报告中,列举了六项马蜂窝在用户和评价上的六项造假行为,并附有相应截图。文中的六项职责分别为:

1、官方账号为代表的大量账号存在严重侵权,点评板块近九成内容涉嫌抄袭;

2、官方推广活动奖品奖励多被机器人和内部员工获得;

3、使用机器人来回复用户,以提高活跃度;

4、内容发布时间异常,表现为朝九晚五,有双休、午休且不加班;

5、用户精心编写的内容屡遭利益集团篡改使用;

6、虚假商业内容充斥推荐系统,用户无法获取有效真实的信息;

文中表示,在马蜂窝网站上共发现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人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网站声称总点评数的85%。

2000万条点评中85%是抄袭。马蜂窝随即发了一篇声明文章,起诉曝料其数据造假的忽如数据和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作者丁子荃。对此,曝料者已经提前做了证据公正,积极应诉。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发出次日,该文作者称马蜂窝已经删除文中提到的所有账号。

这不是互联网信息平台第一次发生内容抄袭事件。2018年7月,大众点评被指抄袭小红书,以前者向后者道歉告一段落。而马蜂窝“抄袭”事件,是由一个公众号和一家第三方数据平台曝料,被抄袭方却并没有发声。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业内旅游电商互相搬运信息,用爬虫技术获取数据是行业心照不宣的事情,原创权究竟归谁就成为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旅游平台出现监管失误,马蜂窝进行整改。业内人士曾对相关媒体讲到,平台进行整改,但业务基本不受影响。

马蜂窝旅游网CEO陈罡曾公开回应,此事系竞争对手抹黑,马蜂窝正准备赴纳斯达克进行IPO,并寻求下一轮3亿美元融资。

“抄袭事件”恰好发生在马蜂窝D+轮融资档口,不禁令人觉得蹊跷。要知道,马蜂窝的三大核心优势是UGC+大数据+自由行服务平台,而这次却是马蜂窝最看重的UGC被曝出抄袭。

马蜂窝和携程等综合OTA(在线旅行社)不同,这家公司没有将售票作为公司核心业务,而选择了UGC社区模式。

近几年,马蜂窝也一直在提高景区景点数量之外,与旅游相关内容的点评,例如酒店、美食等都是其核心板块,这也是美团点评、携程等公司擅长的业务。

当下的消费背景,用户在消费时习惯先阅读点评来选择消费内容。因此,马蜂窝本次的“抄袭”很大程度是为了吸引用户下单。

除了上述判断,还有其他可能。携程等酒店预定平台是马蜂窝的供应商,平台间进行交易对接时也会共享用户行为数据,不排除马蜂窝上出现其他OTA平台评论的数据共享。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断定马蜂窝“抄袭”,马蜂窝似乎有躺枪的可能。

马蜂窝起步于2006年1月,创始人陈罡、吕刚兼职公司运营工作,2010年,二人决意离职创业,全职运营马蜂窝。2011年10月,该公司获得今日资本500万美元A轮投资,一年后,马蜂窝移动端下载量超1000万。

马蜂窝已经完成4轮融资,分别发生在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几乎每隔两年完成一轮融资。

在资本层面来看,此前马蜂窝的商业价值还是受资本认可的。但是“抄袭”事件已过去半年,马蜂窝D+轮融资消息依旧没有传出,却被曝出裁员。抄袭事件已过去半年,裁员是公司的生存手段,也可能是公司业务不完善经营下去而出现的结果。

在线旅游行业有几种内容生成方式,一种是运营人员制作内容,一种是签约旅游达人、旅游攻略垂直公众号等发布内容,最后就是UGC内容抓取。UGC内容抓取又分为商业合作、注明来源、直接抓取、AI技术根据场景生成内容,和机器墙形式,上千万台机器自动生成UGC内容。

除了商业合作形式合规,其它的几种抓取方式都有些灰色成分,而这也折射了在线旅游行业的弊病。被曝出“抄袭”、“数据造假”,只是时间问题,同时警醒行业。

“抄袭”、裁员。。。。。。2018年10月到2019年4月,这半年马蜂窝过得并不顺利。已经被打上“抄袭”烙印的马蜂窝,其在品牌和资本上是否还能扳回一城,还是继续瘦身在寒冬中谋求生存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