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新时代呼唤新金融 新金融必须产生并服务于新时代

2020-10-27 09:59:00

 

来源:华夏时报

10月25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各组委会成员机构举办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顺利落幕。本届峰会聚焦金融开放、金融科技、资产管理三大主题,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双循环战略等议题展开讨论,其中数字货币、新金融等话题再次受到关注。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本届峰会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针对数字人民币给出了最新定义: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公平竞争,确保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市场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涉及到社会的各方各面,从来不是人民银行一家的事,也不是某一个机构能够凭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穆长春在峰会现场强调。

数字人民币不会取代移动支付

事实上,中国在央行数字人民币方面的“实践”是先于“研究”的。近期,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如果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全面落地,应该是全球第一个主要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

峰会上,针对数字人民币的一系列疑问,穆长春进行了一一解答。在谈到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宝的关系和区别时,穆长春表示:“两者根本上并不是同一个维度上的东西。微信、支付宝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里面装的钱。目前微信、支付宝已经成为了零售支付场景下、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基础设施,通俗而言它是钱包,它是高速公路,里面用来支付的内容在电子支付时代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而在数字人民币时代,钱包里面增加了数字人民币的选项。因此,未来老百姓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不仅可以选择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也可以选择数字人民币。”

穆长春表示,腾讯、蚂蚁各自的商业银行也属于运营机构,所以和数字人民币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就数字人民币与电子支付的关系问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央行设计DC/EP,充分考虑了尽量不要在短期内冲击商业银行及整体金融生态。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尽量不造成商业银行脱媒,但实际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目前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已经建立起了具有一定黏性的生态系统,而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取代移动支付,关键取决于与数字货币能否建立相配套的生态系统。现在很难明确判定金融消费者究竟会如何在数字货币支付与电子货币支付之间做选择。此外,对移动支付的潜在影响更加值得密切关注,如果DC/EP对移动支付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有可能改变数字金融发展的速度甚至方向。

新金融必须由科技驱动

后疫情时代,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金融伴随着科技一起,开启赋能社会之旅。

“20年前讨论的是要上网,10年前讨论的是上云,现在都在说上链。未来,上链一定会成为标配。现在数字化的浪潮蓬勃而来,基于区块链信用,支持业务数据化,从而变成数据资产。未来,云和链会成为新金融的一个基础设施。”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峰会现场表示。

新金融一定是由科技来驱动的。科技的驱动绝对不仅仅是停留在效率的提升,而是让过去很多不可能做的事成为可能。井贤栋举例,移动支付减少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无接触贷款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金融科技成为全球抗疫的有效手段,疫情也加速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比如中国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已经提升至90%。

“我们今天拥有区块链,可以给很多有形的物品上面标记一个金融纬度的信息。这样一个数字化的资产,可以在区块链、可以在分布式账本上进行机器高效的价值交换,带动数字经济极大的发展。”井贤栋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科技对金融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井贤栋表示,新金融的服务方向必定是普惠。今天金融的目的是“可以人人共享的金融”,这一定是金融的终级目的,让每个人获得一个平等的机会和服务。新金融的方向,必定回归到这个根本。

新时代呼唤新金融,新金融必须产生并服务于新时代。新金融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新金融绝对不是对传统金融的替代,而是以新技术为切入口,契合新经济模式,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回归服务的本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