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散庄书苑孔令飞:投资中的“二八定律”

2020-12-15 14:03:00

 

来源:中投投资咨询网

股票市场每一笔交易的背后都对应着每一个投资人,每一个投资人在进行交易时,其选择的交易时间、交易时机、交易目的、交易金额、交易数量等等都不尽相同,可谓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一套理论,但不管你采用遵循何种理论,采用何种方式,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股票的交易赚取利润,获得收益。如果仅以结论为评判标准的话,那么中国投资人目前的战绩不可谓不惨烈,投资亏损、甚至倾家荡产的人比比皆是。

按照目前A股市场比较主流的交易统计结果来看,“一赚二平七亏损”的战绩比例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出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收益水平,甚至部分投资机构在基于不赔钱就等于赚钱的理论上给出的数据是“二赚八亏损”,呈现明显的“二八定律”,不难发现,亏损的投资者的比例远远高于盈利投资者的数量,股市对于更多的投资者而言就是伤心地,而这部分投资者被股市和机构冠以“韭菜”的名号,前仆后继的涌入市场,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得到股市投资的真谛,攫取人生的巨额财富,成为杰出的股市投资者。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为什么中国股市会有这么多的普通投资者成为市场和机构轮流收割的资金“韭菜”,为什么众多交易者从事股票交易数年甚至数十年依旧是以亏损为准,即使偶有小赚但最终又加倍归还于市场,是能力问题、心态问题还是市场本身问题、各别上市公司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投资者在市场行情触底的时候沉着冷静,而有的投资者却异常恐惧;为什么有的投资者在市场行情大好的时候迅速离场,而有的却愈加疯狂,本章节我们将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和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两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任何投资人在其进行投资决策时都自认为是理性的,但这种理性按照结果来看就是相对理性或者说是不理性,甚至是非常感性的。我身边有很多投资朋友在进行交易决策时就是基于一个消息、一个建议、一篇新闻或者其关注股票的一次快速上涨或快速下跌而进行的,从开始做决策到执行决策有时甚至不到5分钟,而且还能够对自己的交易行为和交易基础理论言之凿凿,信心满满,大有传道受业解惑的姿态。从市场短期来看,或许这样的交易行为是理性的,但放到市场长期或者从最初的选股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就不一定是理性的,更多的是盲目和从众,带有浓厚的博弈色彩。

“二八定律”不仅是股市的胜负值,更是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的分界线

“二八定律”也被称之为巴莱多定律,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并被后人命名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占其中一小部分的约为20%,但却是影响事件的主要部分,其余80%尽管是多数,但却是次要的,因为被称之为“二八定律”。1897年,巴莱多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是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于20%的富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也是大数据统计的早期应用成果。“二八定律”后期逐步在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得到验证和运用,比如20%的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20%的产业和20%的顾客承担了企业约80%的营业额,同时带来80%的企业利润;20%的公务员承担了80%以上的政府工作;20%的精英针对80%的普通人进行决策,而执行是由80%的人来完成等等。由于大多数行业遵循“二八定律”,势必造成社会财富的呈现“二八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结构和个人财富结构势必呈现金字塔型,开始出现阶层分化并进一步固化,贫富差距也将日益严重,20%的精英阶层会掌握大量的社会资源和金钱财富,逐步影响甚至掌控部分行业和市场。例如,当你将100万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不会对绝大多数股票走势和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但当你将1亿资金投入股票市场时,几乎可以对95%以上的股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以操控绝大部分中小市值的股票走势和交易价格。所谓强者恒强,弱肉强食的终极生存法则会体现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就其所占比例和成果而言几乎都遵循着“二八定律”。

不变的是“二八定律”,变化的“二八定律”的角色转换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理论学习到逐步实践验证,从弱小走向强大,当然也有众多的优秀投资者从神坛跌落凡间,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资本市场犹如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每天都经历着优胜劣汰,自我净化,始终保持着“二八定律”的自然法则,唯有“二八”当中的投资者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这是规律,由资本市场的属性和投资者的智慧和决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如果你想从资本市场获取收益,在交易中赢得财富,那么首先你必须要突破“八”的群体,摆脱“韭菜”的标签,有目标的开始思考如何进入“二”的股市投资精英阶层。而何如打破“二八定律”屏障必须是所有投资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审视自己多年的投资账户,看看截止到目前你的投资收益是正还是负,如果是正,那么平摊到每一年计算出你的年化收益率是否超过了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是否跑赢了CPI;如果是否,那么请认真计算出每一笔交易导致的亏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当初的投资决策又是依据什么而制定的,是理性分析的占比大,还是感性冲动的占比大。当然,如果你目前是盈利状态并不一定代表你的交易就是理性的,毕竟在牛市行情背景下,市场中各类“股神”的比例还是非常的高;如果你目前的账户状态为负,也并不一定代表你的交易就是非理性的,因为短期内市场的波动是无法预测,即使是在熊市的最底部,我相信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的预测出相应的股指点数或者某只股票的价格。因此当前投资账户的成绩是一个初步的判断标准,如果损失超过50%,那么你的投资战略一定出现了问题;如果你的盈利阶段性超过50%,甚至是100%,但没有跨过牛熊周期或者综合按照年化收益没有达到5%-15%左右,那么你的投资战略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投资决策也不一定是理性的。例如,2014年6月,上证指数最低值为2010.53,2015年6月,上证指数的最大值为5178.19,一年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157%,在这个阶段如果你的投资收益超过100%是比较正常,说的准确是大概率事件,但这不足以证明你的交易就是理性的。因此当前这样的分析是必要的,只有发现问题我们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