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半导体行业:国内MCU企业趁机进入32位元新蓝海市场

2020-12-21 08:20:00

 

来源:华西证券

事件概述:

①根据芯智讯讯息,中国台湾五大MCU厂涨价1成,晶片电阻交期延长至12周以上,PCB半年内涨幅已超50%;

②根据第一财经网讯息,晶圆厂产能告急芯片交期部分拉长至10个月,MCU缺口达到三分之一,部分订单被延后至2022年我们近期连续提示半导体板块机会,相关报告包括:

①半导体硅片需求续涨,产业链受益蓄势待发20201025

②高像素及多摄趋势确立,豪威/三星发力特色CIS20201102

③功率半导体板块景气度持续,加速进口替代20201103

④Q3半导体配置仓位新高,进口替代趋势不变20201109

⑤5G/游戏/PC等催化存储,国内厂商积极布局20201121

⑥5G手机渗透加速,射频赛道持续受益20201123

⑦半导体材料需求看涨,联动晶圆产能扩张20201129

⑧半导体产业链格局优化,国产设备空间大20201206

⑨国产功率加速替代,工控家电领域谋突破20201208

分析与判断:

海外MCU大厂交期延迟,国内厂商有望随后补上。

根据IHS数据统计,2008-2018年,中国MCU市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7.2%,市场趋势呈现穿越行业周期稳定爬升;中国市场高于同期间全球MCU市场增速四倍;2019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达到256亿元;目前,中国物联网和新能源车行业的增长领先全球,预计2020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将超过268亿元,市场增长速度仍将领先全球。但是,国内MCU芯片有95%系意法半导体、瑞萨、飞思卡尔等海外企业工艺;今年以来,随着海外疫情影响和加薪协议上冲突,导致罢工问题,使得MCU市场供需更加不平衡。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具备32位MCU的技术能力,但是在工艺节点、内核、存储器容量、主频速度、可靠性、连接性等综合实力较弱,加上MCU作为主控芯片,客户对于MCU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较高,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国内企业过去主要在中低端应用,随着今年海外MCU产品的缺货,有望增加国产MCU的导入机会,进而带动国产MCU产品切入家用电器、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

国内MCU企业趁机进入32位元新蓝海市场

国内MCU微处理器企业数量较多,但是大多在8位元为主的低端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竞争;MCU微处理器用于控制运算能力要求较低的电子设备,虽然性能要求相对手机、电脑等CPU处理器较低,但是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主控,对于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等要求较高,因此在中高端的家用电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国内市场主要由瑞萨、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传统IDM大厂把控,国产化率较低;但是近年来,国内MCU头部企业32位元MCU产品在家用电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逐步崭露头角,例如:中颖电子、兆易创新、士兰微等,均推出32位MCU产品;其中,中颖电子具备工业控制级的微处理器芯片和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经进入美的、格兰仕、九阳、苏泊尔、老板、志高、博世等客户供应链;士兰微MCU产品起步于外遥控类MCU,发展二十年,形成3V/5V和OTP/MTP/Flash多工艺平台全覆盖的产品系列;士兰微电子MCU产品开发围绕对细分市场系统功能的理解,优化开发集成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目前多个系列的产品成功应用于消费电子、白电、电机驱动、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基本和国内家电四大龙头海尔、海信、美的、格力均有业务合作,未来在进口替代趋势下有望逐步放大优势。

投资建议:

国内半导体行业在大环境的驱动下,未来3至5年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重点推荐半导体产业链核心标的:(1)芯片设计:韦尔股份、卓胜微、晶丰明源、圣邦股份、北京君正、兆易创新;(2)设备和材料:中环股份、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沪硅产业、安集科技;(3)功率半导体:华润微、扬杰科技、斯达半导体(4)芯片制造: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5)芯片封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晶丰明源、安集科技、中微公司为华西电子&中小盘联合覆盖;中环股份为华西电子&电新联合覆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