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造血”帮扶激活发展动能 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建设银行助力安康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22-10-13 11:26:46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10月13日讯(记者 蔺壮壮)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倚秦岭,南接巴山,悠悠汉江穿城而过,为当地带来良好自然资源禀赋的同时,也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崇山峻岭间山陡地薄,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形成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数曾居陕西省第一,贫困发生率曾处陕西省第二。

34年前,建设银行在安康展开定点扶贫工作,陆续对安康市“一区三县”——汉滨区、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展开定点帮扶,历经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两联一包帮扶及脱贫攻坚四个阶段,最终于2020年2月实现“一区三县”全域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正如建行挂职干部、安康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所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建设银行聚焦三个改变,将服务对象从贫困户转向全体农户,工作重点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工作方向从脱贫攻坚转向整个农业、农村振兴。”

仲秋伊始,中国网财经记者踏上这片秦巴热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看建设银行如何赓续三十四载“安康不脱贫,建行不撤点”的决心,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因地制宜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特色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应因地制宜,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特色,方能打出品牌,形成富民产业,让“贫土生金”。地处秦巴汉水之间的安康,自然物产资源丰富,建设银行结合当地实际,以支持地方特色产业为重点,发挥金融资源、客户资源和科技能力三大优势,真正变当地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得益于适宜的自然环境,药用和保健价值丰富的绞股蓝是安康市最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之一。近年来,安康绞股蓝产业稳定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资金投入不足,以及产品单一,开发困难等问题。

“我们意识到仅靠单一环节、单一节点帮扶难以有效解决问题”,建行挂职干部、汉滨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苏静向记者透露。在深入分析当地绞股蓝产业发展面临困难的基础上,建设银行协同集团金融资源和客户资源,创新提出“可转债投资+科研支撑+引进销售+基地建设+农户增收”的产业帮扶机制,助力打造产业良性发展生态圈。据苏静介绍,为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设银行依托旗下投行机构——建银国际,在充分尽调的基础上,先期重点支持当地绞股蓝龙头企业——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5350万元对企业进行可转债投资,并且带动另外三家国资机构同步投资,四方合计投资金额约1.5亿元,支持企业拓展产品研发,切实带动产业发展。

另外,建设银行还协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一方面引导企业在定点帮扶村建立绞股蓝种植基地,带动农民增收,收益反哺壮大村集体经济。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斌向记者透露,该企业对上游农民种植绞股蓝实行订单式包收,农民每年种植绞股蓝每亩地收入可达1万5千多元。另一方面。建设银行通过引入对接国药、上海医药和华润制药三大全国药品销售网络,帮助打通产品销售渠道。王斌向记者表示,企业上半年销售额达3600万元,全年预计销售额将达8000万元。

事实上,不仅仅是绞股蓝,作为全国天然富硒区之一的安康,全域三分之二土壤含硒,其中又以紫阳县富硒资源分布最为密集。硒资源富集孕育出当地特产之一——富硒茶。

据建行挂职干部、紫阳县委常委、副县长肖晓介绍,紫阳富硒资源富集,富硒茶一直是当地特色产业,但是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整合,紫阳富硒茶产业长期处于“小而散”状态,肖晓透露:“当地仅茶厂就有400余家。此前,这些厂加工生产流程各不相同,部分厂家无法做到标准化生产,当月生产的茶和下月味道都不一样。”缺少品牌效应,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长期困扰紫阳富硒茶发展。

如何帮助当地茶产业从“小而散”发展成“大而强”?肖晓表示,为推进紫阳茶全产业链提升,建设银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同中粮集团、京东集团、紫阳县政府四方联动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就在今年1月,在建设银行招商引资下,中粮集团旗下的中茶公司、建设银行、紫阳县政府三方以4:3:3比例出资注册成立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一期总投资达2000万元。其中建行通过子公司设立“紫阳茶叶产业振兴慈善信托”,以股权投资方式注资600万元持股公司30%股份,慈善信托享有分红将永久性用于支持紫阳县茶产业发展。

紫阳县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该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冉云鹏向记者介绍,就在成立一个月后,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就与紫阳本地8家茶企签署合作协议,确定首批原料供应商;目前,该公司已与12家县域龙头茶企签署供应采购协议,预计年采购额达1500万元,可带动10000名茶农增收,户均增收预计达1万元。

“引入先进工艺标准,是希望能将技术辐射至当地的茶企,间接倒逼当地茶产业升级,同时也能提升紫阳茶的附加值,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肖晓说道。

数字赋能优化乡村治理模式

打开手机,进入软件,根据监测的土壤酸碱度、作物生长情况,快速选定好水肥药配比、释放速率,轻轻点击几下,覆盖整个大棚的自动施肥系统便开始施肥工作,整个时间不过几分钟。这是财梁社区苏坝蔬菜大棚产业园里发生的真实一幕。

财梁社区,隶属安康市汉滨区,地处秦巴山区深处,是建设银行总行定点帮扶单位。过往,财梁社区辖内贫困人口占总人口一半,贫困发生率达52.9%。用建设银行总行派驻财梁社区第一书记郝屹的话来讲,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9年,在建设银行不懈援助下,实现脱贫出列,但仍存在底子薄、基础差、质量不高等情况。为此,建设银行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援建蔬菜大棚项目,并于2021年进一步支持其数字农业系统建设。据郝屹介绍,目前已建成设施蔬菜大棚200余亩,配套建设育苗温室1个,辐射带动露地蔬菜300余亩,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累计帮扶带动财梁社区66人(其中脱贫户41人),人均增收5千余元。

“经验无法传递,数据化是唯一的选择。”对于升级数字农业的原因,郝屹这样说道。在他看来,过往农业种植依靠农民经验,管理方式粗放,而借助于智慧农业系统,通过监测分析空气湿度、土壤酸碱度、肥料吸收、病虫害等信息,用以指导配方施肥,通过水肥药一体化装备,实时观测并调节吸肥速率;同时,收集相关数据后,亦可构建出当地作物生长最佳模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耕细作”。

不仅仅是数字农业,记者了解到,建设银行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政务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康全面开启数字乡村建设。据建行挂职干部、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副主任张树贵介绍,数字乡村依托安康综治信息管理平台、安康政务云平台、视频共享服务平台等基础应用平台,完成了村情概况、党支部概况、教育、医疗、防返贫监测等7大类、36项种类的乡村资源数据采集工作,实现了对乡村“山水林田”以及“人地物事”全要素的数字化重构,并借助地理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了“数字乡村一张图”。

在紫阳县权河村,第一书记党海刚向记者演示,借助于村主要出入口的摄像头识别,精准抓拍过往车辆,主要道路路况亦一览无余;在汉阴县三柳村;第一书记冯凯悦向记者介绍金银花农光互补基地项目,上有光伏发电、下兼农业生产,通过数字乡村系统,手机即可查看当日光伏发电总量,调整光伏板角度;在岚皋县宏大村,记者看到,通过设置于村内高处的360度摄像头智能识别,第一书记姚宏亮在手机上即可及时发现有无山火火源,防患于未然。

正如此前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在安康进行定点扶贫工作调研时所说:“越是贫困的地方,越需要高科技的滋润,越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来破解社会难题。”数字技术更新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升级流程,融入实际乡村治理场景,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引导资源活水流向县域乡间

“之前以为所谓‘活水’就是做个贷款,但当我来到这片乡村振兴‘前线’,才发现单单靠信贷资源,还不足以支撑让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调研中,建行挂职干部、汉阴县委常委、副县长郭梅军向记者这样感慨道。只有打通梗点堵点,让多样化的资源活水流入乡村的田间地头,才能盘活乡村振兴这盘“棋”。

就在去年9月,郭梅军借助此前任建设银行总行对外合作与跨境撮合处处长的资源优势,联系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通过跨境撮合将荷兰郁金香、葡萄风信子等优质球根花卉品种引入汉阴,在漩涡镇东河村试种。今年4月,试种的百亩郁金香灿然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间接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增收50余万元。今年6月下旬,试种的郁金香完成种球采收,生长效果超出预期。漩涡镇党委书记刘仁宏向记者透露:“通过建行引入的订单农业,所出售郁金香商品球亩均保底收益达到5000元以上,超出周边油菜种植收益10余倍,另外所剩的小种球可在次年继续种植,实现可持续发展。”

汉阴县凤堰古梯田

不仅要把“高大上”的资源“引进来”,更要让当地特色资源“走出去”。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受诸多因素制约,汉阴县此前未建立县级快递分拣中心,物流资源“小而散”让当地居民收发快递不便,亦影响当地农副产品对外销售。郭梅军介绍,为解决制约“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瓶颈难题,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建设银行援建汉阴县三级物流分拣中心,完善县镇乡三级物流体系,通过整合当地主要物流企业资源,利用现有76个村级物流服务站,让“快递进村、山货出村”。

在海拔1000多米,种植面积2600多亩的岚皋县南宫山镇宏大村猕猴桃园,记者看到渐渐成熟的猕猴桃已挂满枝头。“这里猕猴桃产业起步较晚,‘种’和‘销’,都需要大力帮扶。”建行挂职干部、岚皋县委常委、副县长张铁伟这样说道。在种植方面,建设银行为猕猴桃园引入智慧农业,帮助实现猕猴桃规范智能化种植,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在销售方面,建设银行通过建设银行自身搭建的善融商务平台,和分行采购订单为当地猕猴桃产品打通销售渠道,在帮销农产品的同时,通过订单定规矩、提要求,促进企业在售后、物流等方面全面提升能力,通过溯源对上游产业进行监督,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链。张铁伟透露,仅在善融商务平台,其每年销售额就在200至300万左右。此外,建设银行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当地小小猕猴桃引向“进博会”的“大舞台”。在去年11月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建设银行线下设立“建行·安康”帮扶产品专区,线上在善融商务平台策划“安康进进博”专题活动,双线联动进行推广销售,让猕猴桃等一大批当地特色产品在“进博会”的世界级舞台大放光彩。

岚皋县南宫山镇宏大村猕猴桃园

除去产业资源引入帮扶外,建设银行亦在同步引入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等多领域推进,助力当地人才振兴事业。

在基础教育层面,建设银行引入知名高校培训资源,联系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安康市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新高考改革、心理学等方面的专项培训6000人次。并于今年8月13日启动“新时代校园长培训工程”,北京师范大学每年培训“一区三县”百名校园长。据肖晓透露,仅紫阳一县就派出25位中小学校长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接受为期12天的培训,并在新学期将培训所学应用于治校实践。

在职业教育层面,以岚皋县为例,建设银行利用建行研修院和各分行的支持,培育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当地培训联络出口承接县域培训,同时协助职教中心与浙江农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提升职教中心老师素质、开拓职教办学视野。张铁伟表示,年内岚皋县已委托职业教育中心多个局委办培训10余期,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随着职教中心能力的增强,职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提升。

在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层面,建设银行同安康市政府、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安康学院发起“共建乡村振兴学院”项目,于乡村振兴学院开展现代化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产学研合作,同时以县乡村三级干部与村支两委、乡村振兴带头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等乡村振兴三类重点人群为对象,加强教育培训,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十四载接续付出,一代代“建行人”以辛勤与汗水践行国有大行的初心与使命。未来,建设银行表示将始终秉承“普惠、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保持帮扶力量不减、帮扶政策不变,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书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内图片由建设银行提供 授权给中国网财经使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