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脉动

2020-07-11 09:33:00

 

来源:互联网

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脉动

文/任泽平

2020年的全球疫情大流行和正在逼近的世界经济危机,可能成为宏观经济思想的第四次大论战、大分野,新基建经济学应时而生,或将是拯救危机和大国竞争的关键胜负手。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疫情,叠加美、欧众多企业高杠杆、政府部门高债务,流动性危机一度爆发,全球经济深度衰退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过去20年间,美、欧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延缓了危机的爆发,反而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纯粹是饮鸩止渴。

中国也经历过2009年货币强刺激的教训,尽管度过了危机,也埋下了产能过剩、资产价格泡沫、杠杆率飙升、收入差距拉大等风险隐患。经过2016年以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 、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阶段性缓释了风险。当前面对疫情流行、经济衰退的全球危局,加上中美贸易摩擦、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挑战,中国没有重走老路,而是选择了“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宏观对冲政策,与欧美过度依赖“零利率”等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现实是最好的实验,历史是最优的裁判。

新基建“五新”

狭义的新基建,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比如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基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广义的新基建,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加速度。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机场、桥梁,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消费升级重大民生项目的基础设施。

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五新”:

一是新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桥梁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城际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教育、医疗新设施。

二是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是为人口和产业服务的,未来城镇化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和都市圈,比如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面临严重短缺,进行适度超前的建设能够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对人口流入地区,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以推进大规模基建;对人口流出地区,要加强债务约束,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

三是新方式。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改革,它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需要不同于传统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制度支撑。在财政政策方面,研发支出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降低税率;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首次公开募股)、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规范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产业政策方面,将新基建纳入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