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海信彩电战略的得与失

2021-08-08 00:46:08

 

来源:互联网

海信彩电战略的得与失

8月27日,海信在纽约举行发布会,宣布向美国市场投放65吋ULED曲面电视。海信称,选择在纽约发布新品,意在展示强大的技术实力,在ULED挑战OLED的电视之争中加重竞争砝码。

业界解读认为,此举一则表明海信开发美国市场之信心,一则宣示与OLED对抗到底之决心。

近期,海信的一连串动作令人瞩目。

首先是8月24日,赶在创维召开OLED新品发布会之前举办媒体沟通会给OLED大泼冷水。海信电视研发负责人称,OLED电视有技术缺陷,不具备推广条件。“OLED最大的困扰是良品率和可靠性,尤其是对于大尺寸面板应用。此外,残影、寿命短、图像烧结(每次开机不能超过4小时)也是现阶段的技术难题。”

其次是8月初,海信宣布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除巴西之外的品牌使用权。

事实上,在这两个事件之间,还有一个与海信有关的插曲:8月17日,顾雏军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广东佛山法院已受理其关于财产执行分配方案异议的民事起诉。起诉提出判令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赔偿顾雏军及格林柯尔系公司等直接经济损失至少489.61亿元。

实事求是讲,海信是一个较为出色的彩电品牌,至少在过去十年,这一结论是成立的。

2004年之前,海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二流彩电品牌,因为抓住了CRT向平板转型的历史机遇,从此跻身中国彩电第一军团行列。按照海信对外的说法,过去8年,海信彩电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第一。

事实上,海信给许多人留下了“技术派”印象,甚至赢得了“中国索尼”的美誉。

海信还是中国盈利能力最强、最稳定的两大彩电企业之一。

在国际市场上,海信彩电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以美国市场为例,海信电视年销量达到200万台。良好的市场表现,直接促成了海信对夏普墨西哥彩电工厂的收购。

然而,危机的种子恰恰在企业最顺风顺水的时候埋下。

数据显示,海信彩电正在受到竞争对手强力挑战。2014财年,海信电器实现营业收入29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0亿元,同比下降11.55%。其主要对手创维数码,2014财年实现营收401.3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21.5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净利17.6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4.15亿元),同比大幅上升40.8%。后者在营收、净利、净利增幅三项关键指标全部超越海信。

什么让海信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顺风顺水?

一般认为,近年来彩电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营收也呈现负增长),与乐视等互联网企业的强力渗透有关。为应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彩电企业不得不牺牲利润以换取销量,结果大部分企业盈利下降了,营收(销量)也没能实现增长。原因何在?在于未形成“高举低打”格局,即盈利强的产品没有培育出来,价格低的产品难以对企业营收和盈利做出实质性贡献,该低的低下来了,该高的没高上去。作为中国彩电行业代表性企业,海信同样未能逃脱这个“乐视魔咒”。

仔细研究海信彩电战略,你会发现它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即基于新显示技术的战略布局缺乏远见。比如,它倾企业之力推广基于液晶技术的ULED,但是“后液晶时代”做什么?海信几无作为。海信把激光电视当作液晶电视之后的产品,但是在激光电视上布局力度较弱。

事实上,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激光电视并不是什么新玩意。2004年把CRT彩电业务卖给TCL的法国企业汤姆逊,正是激光电视的鼻祖,后放弃该技术。激光电视有一个致命缺陷,易受环境光影响,好比投影仪不能拉开窗帘使用是一样的道理。

谁才是未来彩电的主流?国际彩电企业共同的回答是OLED——一种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鲜艳,对比度无限大,实现即时响应,可卷曲、可折叠的电视显示技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