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微信上线“红包店”,支付宝百亿支援“收钱码” 移动支付“双雄”混战

2021-08-08 05:31:07

 

来源:互联网

微信上线“红包店”,支付宝百亿支援“收钱码” 移动支付“双雄”混战

移动支付之战正打得如火如荼。

近日,蚂蚁金服宣布小商家收款工具“收钱码”提现免费服务将从2018年3月延至2021年3月31日,并且未来几年将持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小商家推广和应用移动支付。这两项的直接和间接投入将达到100亿元。

而微信则上线小程序“红包店”,时间持续至2018年1月7日。用户可以通过到店“支付领红包”和线上“好友抢红包”两种方式,获得现金红包奖励。据了解,腾讯预计累计发放红包金额超1.88亿元。

相比之下,在移动支付中,互联网三巨头BAT中的百度早已“掉队”。据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在2015年,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分别以47.5%、20%和0.9%占据前三,百度则未进入榜单前十。

在今年8月,移动支付“双雄”就曾围绕“无现金”进行过一次补贴大战。对于双方的竞争,微信运营总监黄丽日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是开放的,欢迎更多的人来做,希望每个人都在中间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找到自己的利益点,去获得自己在未来商业中的发展。

由流量到场景

移动支付巨头的补贴策略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时间回溯至3年前。在2014年春节,4000万个微信红包被领取,800万人参与抢红包,腾讯的这一营销活动使得微信支付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同年“双十二”,支付宝推出“掌上狂欢节”,线下的近100个品牌、约2万家门店参与,在12月12日当天8点开始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即可打5折。2015年春节,支付宝、微信再次掀起红包大战。

以红包争取更多用户,是近年来互联网企业惯用的圈地手法之一,摩拜与ofo、滴滴与优步都曾屡试不爽。这也不难看出,彼时的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依然处在争夺用户、博取流量的阶段。

自2014年下旬开始,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补贴已不再是简单的发红包,支付宝与阿里系的电商业务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微信支付也先后接入了滴滴、京东、美团。

此后微信钱包和支付宝页面中的第三方服务内容不断充实,九宫格页面最终不得不加入“更多”选项。从市场份额上看,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这两大移动支付工具完成了从争抢用户流量到成为流量入口的转身。

以近日处于舆论风口的趣店为例。据其招股书显示,自2015年12月获蚂蚁金服投资以来,借助支付宝的引流,趣店在2016年扭亏为盈。2015年,其获客成本为169元/人,蚂蚁金服入驻之后变成了33.48元/人。此外,趣店CEO罗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趣店用户中有三分之二得益于支付宝的引流。

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2013年时,支付宝占据48.7%的市场份额,腾讯旗下财付通以19.4%位列第二,银联以11.2%屈居第三,BAT中的百度位列快钱、易宝支付等竞争对手之后,份额不到1.9%。到2015年,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分别以47.5%、20%和0.9%占据前三,百度则未进入榜单前十;到2017年一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占据市场94%的份额,而二季度这一数据升至94.3%,双雄并立的市场地位俨然稳固,难以撼动。

“补贴最多的应该还是支付宝和微信,这两个也是用的最多的,时常会有活动。而其他如京东、百度之类的,我开店两年基本没遇到使用的人,相对冷清。”11月7日,北京市学清路一位商家告诉记者。

蚂蚁金服副总裁袁雷鸣表示,今年支付宝以新推出的“收钱码”和“多收多贷”计划为依托,这一小商家的多维金融服务体系背后也是一个开放平台,小商家需要的理财、保险、贷款等服务都是由各类金融机构去支持,这也将为金融机构开辟新的普惠金融市场。

“应该说,支付宝和微信近期的补贴还是延续2015年之后的策略,即向更多的场景进行渗透。”易观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王蓬博分析认为,场景是移动支付的基础,通过场景加持,拥有移动支付牌照的互联网企业一方面可以凭借支付牌照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另一方面还可以打通上下游,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进而渐渐实现盈利。

高频场景渗透

经过对用户线下支付习惯的培育,移动支付将加速步入场景深度覆盖阶段。其中公众交通出行在近期更是被拉到双方争夺的前线。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在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中国高铁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超过70亿人次,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35%以上。70亿人次的支付场景,这无疑是一块大蛋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